新華網貴陽11月23日電 組裝零件、塗抹膠水、分揀包裝……近日,走進安順市西秀區蔡官鎮易地搬遷安置點春暉小區的“安心工坊”,幾名工人正在明亮的生産車間裏忙碌着,白墻上寫着“致富路上輕鬆走 務工就在家門口”幾個大字。
安順市西秀區蔡官鎮的“安心工坊”車間。新華網 李濤濤 攝
“通過培訓合格後就可以上手了,我已經在這裡幹了3個多月,我家就住在附近,在這裡工作時間比較自由,而且還有周末,對我來説挺方便的。”正在組裝産品的劉敏説。
“這裡的工人大多是通過‘安心幹’&&招聘的,現在據我們了解下來,想過來工作的人還挺多,所以接下來準備將隔壁的房屋裝修好也用作生産車間,可以解決附近部分居民的就業問題。”蔡官鎮“安心工坊”負責人劉川輝介紹。
劉川輝口中的“安心幹”&&是安順市創新打造的人力資源新型服務&&,&&於2022年11月上線,重點關注農民工就業和企業用工需求,通過政府推動,讓&&連接用工供需兩端,同時配備安心專員為務工人員提供後勤服務,構建線上一呼百應、線下安心專員保障的服務體系。
“安順市聚焦高質量充分就業,積極探索、開拓創新,打造‘安心幹’&&,利用大數據賦能群眾好就業、就好業,助力城鄉居民就業增收。目前,&&註冊使用人數達79.3萬人,依託&&開展就業服務29.8萬人次。”安順市委組織部副部長、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黨組書記、局長梁正志在“安心幹”&&上線一周年時説。
今年4月,安順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聚焦在家照顧老人、小孩群眾的就業難題,在易地搬遷安置點、鄉鎮、社區一線合作開設“安心工坊”,引進企業工廠部分生産線、半成品加工流程等,以計件生産、工資日結的方式,幫助群眾實現“不走遠、不太累、能帶娃、能顧家”的就業增收願望。
在安順市平壩區同心小區的“安心工坊”車間,工人們正在工位上操控機器加工傘具,根據製作工序劃分了不同的生産車間,每個製作環節有不同年齡段的工人,他們有的戴着老花鏡,有的則是年輕的“寶媽”。
安順市平壩區同心小區的“安心工坊”車間,一名工人在加工雨傘。新華網 李濤濤 攝
“工坊9月份成立,目前有40多名工人,很多都是易地搬遷的群眾。在這裡工作‘包容度’很高,會根據不同的生産環節,讓不同身體條件的人能夠完成相應的工作內容。”負責人楊萍潔説。平壩區同心小區“安心工坊”引進外地傘廠的幾個制傘環節,月産傘骨和傘面1萬打,帶動搬遷群眾和周邊居民就近就業,實現企業生産加工和群眾就近就業雙贏。
目前,安順市已在西秀區、平壩區、普定縣、紫雲苗族布依族自治縣易地搬遷安置點建成4個“安心工坊”,引進兒童玩具、傘、錫箔紙、藥盒生産加工項目,帶動300餘人就業。
安心人力(貴州)數字服務有限公司總經理蘭傑介紹“安心幹”&&建設情況。新華網 李濤濤 攝
“聚焦務工群眾需求提供精準優質服務,是創建‘安心幹’&&的初心,也是&&的核心價值。&&開發了‘選個工作’‘我要漲薪’‘返鄉福利’以及‘一呼百應’等功能,幫助就業人群在精準就業、技能培訓、創業扶持以及法律諮詢等方面提供服務,助力他們就業增收。”安心人力(貴州)數字服務有限公司總經理蘭傑説。
在鎮寧布依族苗族自治縣景寧小區易地搬遷點的時興萍磨錫紙加工車間,女工們正有條不紊加工錫紙。“我之前在浙江打工,後來因為身體原因幹不了重活,我就把在浙江學到的技術帶過來,叫上身邊的人一起幹。”2020年,時興萍借助當地創業孵化&&,成立了一個錫紙産品加工車間,專門承接外廠的訂單來製作。
在“安心工坊”車間,一名女工在加工錫紙。新華網 李濤濤 攝
“我們這裡年齡最大的工人有六十多歲,別看年齡大,但是幹起活來手腳很快,一些‘寶媽’也在這裡掙一點生活費。我們訂單很穩定,我和大家的收入都提高了。”時興萍自信地介紹。
今年以來,安順聚焦“創業帶動”,多措並舉,全方位促就業保民生,在強化創業政策扶持的基礎上,培育打造9個省級創業孵化示範基地、9個省級農民工創業園(點),以及一批市縣級創業孵化基地(園、點)。
據了解,今年4月,在首屆貴州省人力資源服務大賽中,“安心幹”&&榮獲貴州省2023年人力資源服務創新金獎,代表貴州省參加第二屆全國人力資源服務業發展大會——人力資源服務創新大賽已進入復賽。5月,在2023中國國際大數據産業博覽會上,安順市提供的“深挖數據價值 聚力打造‘安心幹’&&促就業”案例從全國318項案例中脫穎而出,成功入選2023數字政府創新成果與實踐案例,獲得“數字政府管理創新獎”。
“安心幹”&&作為安順市“健全就業促進機制,促進高質量充分就業”的有力抓手,得到廣大群眾的普遍認同和業內專家的普遍認可。未來,安順市將在推動合作共享、優化崗位供給、加強優崗轉化、強化技能培訓、優化服務流程、完善&&功能、積極探索“安心工坊”與“零工市場”“零工驛站”“就業幫扶基地(企業、車間)”融合建設等方面加大力度,更好發揮&&作用,促進群眾高質量充分就業增收。(李濤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