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田間到舌尖,60次“轉身”暢銷國內外——
一粒薏仁米長成鄉村振興大産業
大米有“黑龍江五常大米”,小米有“山西沁州黃小米”,薏米則有“興仁小白殼薏仁米”。
興仁,中國薏仁米之鄉。
近年來,黔西南州興仁市大力推動産業結構豐富、區域品牌打造,作為當地農作物代表之一的小粒薏仁米已成為興仁現代農業的一張閃亮名片。
興仁薏仁米,究竟好在哪?
“好吃、好看、藥食價值更高。”貴州興仁薏仁米産業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劉玉亮給出了答案。
作為地區龍頭企業代表,貴州興仁薏仁米産業有限公司自成立之初就把綠色有機産業化作為薏仁米的發展導向。目前,該公司已成為一家集基地種植、加工、銷售、出口、倉儲為一體的綜合性企業,建有一條綠色薏仁米、生態有機米,含中藥材兩條自動化生産線。
11月17日,記者走進公司加工車間,烘乾、脫殼、除去黃褐色種皮及雜質、篩選一系列的機械化加工後,一粒粒精品薏仁米就呈現在眼前。
“我們生産的每一粒薏仁米,從田間到舌尖,要歷經10個環節60多道工序,而且只銷售當年當季的新鮮薏仁米。相當於一顆薏仁米要經歷60次‘轉身’才能銷售給消費者。”劉玉亮介紹,去年,公司生産原料薏仁谷一萬噸,精製薏仁米5000噸左右,産值達到6000萬元。
銷量源於品質。2016年,公司團隊按照全産業鏈模式發展綠色薏仁米産業,把工廠建在大普村薏仁米基地旁,做到第一時間收儲、第一時間加工,從種植到收購、加工,産品質量都得到了保證。
品質決定市場。當前,僅從貴州興仁薏仁米産業有限公司一家銷往全國的薏仁米就有6000多噸,今年還出口500噸到日本等國家。同時,企業還不斷豐富薏仁米産業鏈,研發了“薏仁米精米”“薏仁米精深加工産品”“薏仁米即食速溶粉”“薏仁米保健酒”等10多種産品。
市場拉動就業。隨着大普村薏仁米種植戶的收入逐年攀升,部分種植戶正在給薏仁米“騰土地”,越來越多外出務工的年輕人回鄉參與薏仁米産業發展。“流轉2畝土地給公司種植,家裏種了2畝薏仁米,自己平時就到公司上班,一年下來有5萬元的收入。”算起賬來的大普村村民張迪碟笑得合不攏嘴。
近5年來,興仁市有490余家薏仁米加工企業、作坊,種植面積30萬畝,並按照“龍頭企業(公司)+合作社+基地+農戶”的方式,採取“訂單種植、保底價收購”的合作模式,帶動了5萬餘戶20余萬人增産增收,戶均增收2000元以上。
薏仁米商品化、品牌化這條路,讓當地農民多了一個增收致富的選擇,成為興仁鄉村産業振興的重要抓手。(權若青 潘德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