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貴陽11月11電(黃勇)以“陽明心學與企業家精神”為主題的首屆孔學堂文明論壇11日在貴陽開幕。中華孔子學會陽明學研究會會長董平在主旨演講中説,陽明心學是特定歷史條件下“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的典範,企業家要知行合一,做文化價值的創造者體現者和實踐者。
11月11日,董平在孔學堂文明論壇上作主旨演講。新華網 盧志佳 攝
董平説,陽明心學本身是在特定的歷史條件之下、特定的時代文化裏、特定的時代背景下、特定的文化氛圍之下實現“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的典範。十一世紀中葉以來,中國文化面對着特別的多元、特定的多樣,於是有一批偉大的思想家、學者、理論家應其時代而出世,主要有宋明理學的奠基人周敦頤、邵雍、張載、程顥、程頤“北宋五子”。五子之學,經南宋各種不同理論的探索,到朱熹這裡集其大成。王陽明面對朱熹的思想體系,通過實踐過程中運用發現問題後,對朱熹之學進行再度解構,基於他獨特的體悟,重構了他理解和領悟的聖人之學、聖人之道、聖人之行、聖人之境界,是為陽明心學。從這個意義上説,陽明心學本身是多元化的一種整合、多維價值的最終歸元。
11月11日,孔學堂文明論壇在貴陽孔學堂舉行。新華網 盧志佳 攝
從陽明心學所實現的效果來看,王陽明開始把知識(聖人之學、聖人之道)轉向民間,強調了聖人之學的實踐性,強調聖人之學的理解和領悟必須通過個體的生活行為來展開,這一點恰好是陽明心學之所以能夠在明朝中晚期之後風行於整個時代的重要根源。
董平説,中國傳統文化的確有它所謂的精英面相,比如孔子講過“君子之德風,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風必偃”。誰是君子?誰可以成為君子?理論上孔子講得很清楚,性相近、習相遠,只要你願意學都可以成為聖人。但是事實中可以清楚地看到,士(讀書人)更容易成為君子,更容易接近聖人之道。明代陽明先生之學的轉換,是説不只是士,而是大眾、人民能夠成為文化理念、文化傳統的現實體現者。
就今天來講,企業家就是現代的精英、現代的君子,不能把自己看成是別的一般人。所以,現代社會的轉型很大意義上體現為企業家角色的轉變,至少作為企業家要對這一點有意識,企業家不只是社會財富的創造者,還是社會風氣的引領者,同時也是文化價值的創造者和體現者、實踐者。
董平説,堅持陽明先生所説的“知行合一”,真正能做到心身一元、內外一致,相信不僅社會、企業會好,也會推進我們走在實現儒家最典範的理想的道路上: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
據悉,首屆孔學堂文明論壇為期兩天,聚焦國際視野下的經濟趨勢與陽明文化在經濟理論、管理哲學、企業文化等領域的創新與應用,探討陽明文化的現代價值和轉化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