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遍大地神州,醉美多彩貴州。
10月23日至28日,“高質量發展調研行”主題採訪團開啟了一段貴州之“旅”。
一路向南,森林、雲煙、峽谷、瀑布、溪流……成為人們流連忘返的詩意鄉愁;轉向東行,鑼鼓、歡歌、舞步、賽場、苗寨……織就了一幅各民族和睦相處的動人畫卷。
越過一座山,又是一片綠;跨上一座橋,又是一片景。
充分利用自然資源稟賦,瞄準打造世界級旅游目的地新目標,貴州圍繞資源、客源、服務三大要素,用好自然珍寶、文化瑰寶,加快打造世界級旅游目的地,多彩貴州正成為令人嚮往的“詩和遠方”。
串珠成鏈 處處是風景
貴州之秋的旅游精選之地眾多,黔南州便深藏其中。
“秋高氣爽,竹筏徜徉在碧波之上,兩側孤峰映入眼簾,可漫步山間步道,可觀賞神秘莫測天坑,‘桃花源’是出自此處吧。”10月25日,走進羅甸縣沫陽鎮大井村的大小井自然風景區,人民日報記者何宇澈發出感嘆。
一直以來,羅甸借氣候做文章,依託大水面資源優勢,不斷推進“文旅、體旅、農旅、康旅”融合發展,進一步做實陽光、運動、甜蜜、慢生活“4S”旅居品牌。通過修建停車場、完善景區住宿和餐飲等舉措,優化旅游服務,吸引了眾多游客。
一組數據是荔波火“出圈”的有力佐證:今年以來,小七孔景區共接待游客2225.8萬人次,同比增長335%,較2019年增長31%。
數據背後,是荔波緊緊圍繞“打造世界級旅游景區”目標,立足小七孔特意性資源,在資源保護開發上不斷升級,在客源市場拓展上精準發力,在服務質量保障上持續優化,小七孔景區格調品位不斷提升,品牌影響力持續擴大,充分發揮全省旅游龍頭的核心作用,促進旅游強勢回升。
從“景點旅游”到“全域旅游”,如今,黔南州已成為貴州“處處是風景,四季皆可游,時時可以來,來了不想走”旅游格局中濃墨重彩的一筆。
眼下,貴州旅游産業正處於優勢轉化提升期,貴州將持續深入實施業態升級、服務質量提升、盤活旅游領域存量項目等行動,加快建設世界級旅游目的地,把旅游業建設成賦能産業、富民産業和幸福産業。
萬橋飛架 人在畫中游
在貴州,路與橋,通達的是交通,串聯的是美景。
在“天空之橋”服務區觀景&放眼望去,平塘特大橋獨特的主塔與連綿的山脈形成一幅壯麗的美景,“天空之橋”的美譽深深印記在了採訪團記者的心裏。
2019年建成通車的平塘特大橋,全長2135米,橫跨槽渡河峽谷,3座橋塔造型優美,主塔更是高達332米,“天空之橋”的稱謂由此得來。
作為全省首個橋旅融合服務區示範項目,天空之橋服務區依託優勢,拓展打造集觀橋賞橋、橋梁科普、天文科普等為一體的旅游業態,並憑藉地處交通要道、緊鄰“中國天眼”等優勢迅速“出圈”,成功創建為五星級服務區、全國3A級景區、全國高速公路旅游服務區、全國公路科普教育基地等。
“萬橋飛架,已成為貴州經濟社會發展的一張亮麗名片。”省交通運輸廳副廳長、總規劃師馮偉説。
懸索、斜拉、拱式、梁式……近年來,一座座橋如雨後春筍般矗立在貴州群峰峽谷間,連接路網、暢達八方。“世界橋梁博物館”越發雄偉瑰麗的同時,也衍生了橋旅融合的新路徑,貴州橋梁資源正成為既可遠觀,也可近賞,又可體驗的旅游目的地。
數據顯示,截至目前,貴州有3萬多座橋梁,其中公路橋梁有2萬多座,是全國公路橋梁最多的省份。以從水面到橋面距離為標準,目前建成高度排名世界前10名的橋梁,貴州有4座,排名前100的橋梁,貴州有近一半。
體旅融合 “賽”出加速度
超燃“村BA”、火爆“村超”、鎮遠龍舟和獨竹漂……今年的貴州,文體旅融合催生的鄉村業態升級,映照出濃厚鄉村體育色彩和多民族民俗文化積澱凝聚的鄉土力量,正成為中國式現代化下幸福鄉村模樣。
10月28日,全國和美鄉村籃球大賽(村BA)總決賽迎來巔峰對決之夜,經過激烈角逐,最終廣東沙溪隊以84比78擊敗廣東大朗隊奪得總冠軍,超燃“村BA”完美收官。
“村BA”一端連着農民,一頭係着生活,已然從比賽延伸成當地的發展路徑,“村BA+”旅游線路悄然形成,文創産品持續涌現,群眾返鄉創業就業日漸增多。
數據顯示,自“村BA”出圈以來,&江縣累計接待游客200余萬人次,帶動旅游綜合收入超23億元。
在剛剛結束的第三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活動中,榕江作為全國唯一參會的縣級地區。榕江縣委副書記、縣長徐勃&&,“村超”正乘着“一帶一路”東風,加強對外交流合作,擴大“朋友圈”,“以足球為媒、讓文化搭&、用經貿唱戲”,為貴州打造世界級旅游目的地貢獻“村超”力量,為全世界足球文化的交流提供&&。
據榕江縣政府統計,“村超”期間,當地累計吸引游客338.42萬人次,同比增長131.75%,實現旅游綜合收入38.34億元。
此外,作為首批國家體育旅游示範區創建單位,貴州立足豐富的山地資源,積極推動體旅融合、橋旅融合、山旅融合,開發出一系列體育新玩法。
截至目前,貴州已打造了以路跑越野、山地騎行、極限運動、洞穴探險、汽車露營、漂流溯溪和民間民俗體育等項目為重點的山地特色運動項目集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