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貴陽貴安在市委、市政府的堅強領導下,全市農業農村系統全面落實中央、省、市關於“三農”工作決策部署,以“強省會”行動為抓手,按照“5555443”工作思路堅定不移“強三農”,為奮力譜寫中國式現代化貴陽貴安實踐新篇章作出“三農”貢獻。
9月15日,俯瞰貴安新區高峰鎮龍寶村千畝壩區現代農業示範田。(石照昌 攝)
喜獲豐收,端穩糧食安全“大飯碗”
守底線,固基礎。嚴格落實糧食安全黨政同責,聚焦“種什麼”“誰來種”“怎麼種”“種得怎麼樣”,緊盯“兩穩兩擴兩提”,深入實施“糧油單産提升六大工程”,實現春播滿載滿插,實現糧食136.5萬畝、産量42.79萬噸,大豆11.3萬畝、油料46.92萬畝,超額完成省下任務,夏糧實現全省唯一面積、單産、總産三增加。
推示範,破紀錄。深入推進在優種、農業機械化、組織方式、改革創新、實際成效上作示範等“五個示範”的戰略部署,完成市縣鄉領辦責任田30萬畝,貴安新區高峰鎮龍寶村千畝壩區現代農業示範田,創造了貴陽高海拔地區首次突破900公斤、我省自育品種優質稻高産新紀錄。
多舉措,助豐收。大豆玉米帶狀複合種植示範新增3萬畝,實現“玉米不減産,多得一季豆”。支持合作社等主體擴大糧食種植規模,發展“全程機械化+綜合農事”“聯耕聯種聯營”“全託管”等多種形式的農機社會化服務模式,助推糧食規模化生産。共整治撂荒地2819.26畝,佔目標任務的100%。
9月15日,圖為村民在貴安新區高峰鎮龍寶村千畝壩區現代農業示範田搶收稻穀。(石照昌 攝)
提質增效,拎穩重要農産品“菜籃子”
提好“蔬菜籃”。完成蔬菜種植面積155.6萬畝(同比增加0.47%),産量255.6萬噸(同比增加3.74%);食用菌種植面積2.4萬畝(同比增加10.17%),産量8.4萬噸(同比下降1.74%),累計完成食用菌種植面積2.4億棒(萬畝),産量達8.4萬噸,實現産值11.4億元。
補強“大豬圈”。生豬共計出欄85.19萬頭,新建生豬核心保供場3個、家庭農場10個,新增生豬産能5萬頭;引導50家中小型生豬規模場升級擴能,擴能規模達3萬頭;改造提升20個家庭牧場,穩定生豬産能2萬頭。
做大“雞籠子”。肉雞共計出欄2324.3萬羽,建設“村集體”養殖示範點25個,新增圈舍面積12.5萬平方米,農戶新建或改建圈舍47.5萬平方米,建設肉雞屠宰加工廠2個,預製菜食品加工廠1個。
建好“魚池子”。生態漁業完成水産品4292噸,同比增長17.95%,打造稻漁綜合種養示範基地24個,示範面積5069畝,2023年新增水産品産量100萬斤目標任務的7個項目均已投産,漁業增殖放流有序推進,已投放青、草、鰱、鳙魚苗200余萬尾。
黨建引領,助推經營主體闖新路
混合制度激活鄉村發展。貴陽貴安996個行政村股份經濟合作社持續壯大發展,合計半年經營性收入達2.6億元,同比實現2.1%增長,其中50個“1+1”試點村發展穩步推進,27個村混合所有制公司實現新增經營性收入1480余萬元,平均帶動集體增收29.6萬元。63個經營性收入薄弱村增效明顯,上半年累計實現經營性收入318萬元,已超出上一年度全年總收入21萬餘元,18個薄弱村提前實現出列。
示範引領發揮帶頭作用。今年以來,全市開展6期幹部培訓,培訓各級各類農技幹部367人次,推薦50名優秀學員參加省級鄉村産業振興帶頭人培育“頭雁”項目。新增市級農業龍頭企業28家,市級以上農業龍頭企業累計達188家,推薦2家企業參評國家級農業龍頭企業並通過省級初評,14家農業企業入選全省大型規模農業産業化重點龍頭企業培育名單。
強化統籌加大資金支持。規範培育壯大農民專業合作社72家,推薦息烽縣等5個區縣入選2023年度中央財政農民合作社項目,推薦2家合作社入選全國農業社會化服務典型案例。統籌安排市級資金1.5億元,支持148家經營主體;爭取省級政策性農業保險保費補貼資金4700萬元,惠及農業企業115家、農民專業合作社24家。
9月15日,圖為村民在貴安新區高峰鎮龍寶村千畝壩區現代農業示範田搶收稻穀。(石照昌 攝)
創新驅動,築起種業集群“芯”高地
強鏈條。以“優種”為抓手,圍繞糧油、蔬菜、食用菌、水果、生豬、肉雞、水産、中藥材八大産業,聚焦“保、育、繁、選、檢、推”六個關鍵環節,着力構建種業全産業鏈生態閉環,基本完成“強三農”優種目標任務。
強品種。發布2023年糧油作物主推品種12個,29個主要農作物品種通過省級審定;主要農作物制種面積達5000畝,較去年翻一番;全面建成投産貴州貴豬1000頭省級種公豬站,生産蔬菜種苗11億株,菌棒2.01億棒。
強主體。新增種業企業4家、農作物種子進出口經營許可企業2家、國家級生豬核心育種場1個,成功組建貴陽市種子協會,種業企業總數達到52家,居全省首位。
強創新。成立貴州貴陽(觀山湖)現代種業産業園、岳麓山貴陽種業創新中心;築農高科旗下公司創新團隊成功克隆出水稻矮桿基因並申報國家發明專利,貴州金農遴選為農業農村部喀斯特山區玉米生物學與遺傳育種重點實驗室,創新發展取得關鍵性突破。
技術進門,培育實用發展“新農人”
揭榜挂帥,引領“藏糧於技”。共1107名農技人員參與創新創業行動,共申報基礎性示範服務榜單1214個、“揭榜挂帥”榜單84個。全市糧油基礎性示範服務技術覆蓋面積45.02萬畝,服務經營對象99543個(戶),其中覆蓋大豆玉米帶狀複合任務6.24萬畝,對黨政領辦示範責任項目任務實現全覆蓋;全市“揭榜挂帥”榜單服務經營對象2759個(戶),息烽縣小寨壩鎮大灣村的省級糧油作物(玉米)高産競賽、糧油産業“揭榜挂帥”凈作玉米小面積超高産示範種植田玉米折合畝産1019.9公斤,創造了貴州省黔中地區歷史最高記錄。
技術培育,強化産業根基。聚焦“獼猴桃種植技術”“食用菌種植”“茶葉加工”等特色優勢産業發展,深入開展農技上門服務,組織農村實用人才帶頭人培訓43期、2366人。印發《貴陽貴安2023年鄉村工匠培育工程實施方案》,培育認定鄉村工匠329名,推薦40名評選省級鄉村工匠名師。進一步明確農村實用人才職稱評審標準及程序,今年已有1007名農村實用人才獲得高級農業技師職稱。
人才上門,服務鄉村振興。啟動貴陽貴安2023年千名農技幹部助力春耕生産,9個技術指導組深入一線開展包片蹲點,全市1094名農技人員與萬餘名農村實用人才開展“送教下鄉、送課到村”。119名研究生農技幹部包保貴陽貴安119個行政村開展“雙百”工程,推動高學歷人才下沉、服務下沉、技術下沉和業務下沉。
9月15日,圖為村民在貴安新區高峰鎮龍寶村千畝壩區現代農業示範田搶收稻穀。(石照昌 攝)
科技賦能,當好現代農業“排頭兵”
築牢蔬果保障。落實1萬畝高標準蔬菜保供基地項目建設點共計3.89萬畝,落實10萬畝高標準蔬菜保供基地建設,其中“稻+蔬菜種植”已完成10422畝,已采收12060.8噸,夏秋蔬菜種植已完成79290畝,已采收74877噸。果樹産業累計建成大棚草莓、避雨葡萄及避雨大櫻桃等共計8980畝。
夯實肉類基礎。畜牧産業已建有生豬規模場1598個,蛋雞規模場33個,肉雞龍頭帶動企業5家,代養戶1064戶,奶牛龍頭企業2家,肉牛規模養殖場22個。漁業産業已建成工程化循環水養殖槽40條、高位池30口、工廠化養殖車間3個、陸基鋼倉養殖池50口、冷流水養殖池3萬平方米。
推進保供能力。推進羅甸異地越冬保供蔬菜基地建設,以提升貴陽貴安秋冬瓜果類蔬菜供應能力為目標,在羅甸縣建立越冬蔬菜保供基地2.28萬畝,解決貴陽貴安季節性蔬菜缺口。
走深走實,“農村五治”成效暖人心
做好“清、建、管、用”四篇文章,精準治房。10000戶宜居農房整治,完工8106戶,完工率81.06%。1000棟閒置農房盤活利用,已完成740棟,完成率74%。已完成宅基地確權登記2.75萬宗、農村建築工匠培訓1222人。
堅持飲水、生活污水、黑臭水體“三水同治”,精準治水。91個行政村農村生活污水治理、12條黑臭水體治理、14個農村供水保障工程全部開工。
緊盯源頭分類、垃圾投放、收集收運、初次處理、終端處置“五個環節”,精準治垃圾。400個改善提升村寨收集收運點、2個農村有機垃圾協同處置試點項目均已全部完工。
統籌治廁治水同治、室內室外廁所同治、公廁私廁同治“三個同治”,精準治廁。6329戶農村戶廁改廁成果鞏固提升已完工5887戶;17座新建農村公廁全部完工。
圍繞婚事新辦、喪事簡辦、其他不辦“三個重點”,精準治風。提質改造31個農村公墓已全部開工,完工14個;新建15個農村公益性生態公墓已全部開工,完工9個。
貴安新區馬場鎮新院村辣椒基地。
強化保障,各項惠農政策促增收
抓資金保障。明確各經營主體分類認定辦法,提出財政資金保障、創新創業和基礎設施設備建設支持等16條政策措施。安排市級資金2935萬元用於穩定糧油生産,積極爭取大豆玉米帶狀複合種植、耕地地力保護補貼等省級以上項目資金2.92億元,為近年來最高。制定《貴陽市化肥價格保險創新試點工作方案》,建立化肥直供直銷機制,以尿素不高於120元/包的價格直供直銷四大新型農業經營主體。
抓農業保險。把糧油保險保障放在首位,投保水稻24.22萬畝、玉米74.69萬畝、油菜24.1萬畝、馬鈴薯0.85萬畝,做到有災保成本、無災保收益,貴陽貴安有26.66萬戶(次)農戶、153家農業企業、57家農民專業合作社參加農業保險,各類保險已兌現賠款5869萬元。通過“農業保險+信貸”合作模式,鼓勵商業銀行推出“農業保險保單質押貸款”,已發放貸款12641萬元。
抓農機補助。以項目化形式持續加大急需機具的補助力度,開展20816畝水稻生産全程機械化生産示範,完成400畝大豆玉米帶狀複合種植機械化省級示範點建設,不斷提升農機化率。全市已建立農機社會化服務組織90家,實現涉農鄉鎮全覆蓋,共投入各類農業機械8.47萬台(套),完成機耕面積196.7萬畝、機播面積16.2萬畝、機收面積25.1萬畝。
抓農業執法。紮實開展農資打假專項行動,出動農業執法人員3266人(次)、檢查生産經營性企業1816個(次),立案調查各類農業違法案件105起,農資市場安全有序。(李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