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9日下午,“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視閾下貴州文化新現象的理論意義和現實價值”主題研討會在貴陽孔學堂中華文化國際研修園會議中心舉行。
研討會現場
本次研討會設置主題發言及自由發言兩個環節,邀請省內外專家學者圍桌而坐,從不同視角圍繞“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視閾下貴州文化新現象的理論意義和現實價值”這一主線暢所欲言,分享真知灼見。
省委宣傳部二級巡視員李毅在致辭中&&,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是國家統一之基、民族團結之本、精神力量之魂。貴州結合歷史條件和現實基礎,提出“奮力建設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模範省”,明確提出“六個典範”目標,堅持試點探索、實踐推動,堅持清單化、項目化推進建設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模範省有形有感有效,實現了良好開局,取得了初步成效。
研討會現場
“此次研討會各位專家、學者的精闢論述及獨到觀點,對我們進一步深化拓展民族團結進步示範州創建成果,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具有重要的借鑒和指導意義。”黔東南州委宣傳部常務副部長袁世澤&&,將以此次研討會為契機,注重成果轉化與運用,加強對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視閾下貴州文化新現象的理論意義和現實價值的研究,積極探索新時代民族文化、民族團結、民族進步的路徑。
隨後的主題發言環節,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文哲學部主任、民族文學研究所研究員朝戈金,中國社會科學院民族學與人類學研究所民族文化研究室副主任、副研究員宋小飛,貴州大學歷史文化學院教授楊志強等多位專家學者,分別圍繞“貴州傳統文藝資源的當代價值:以口頭傳統為中心”“當民族文化遇上‘頂級’流量——從文化傳承視角看民族文化與‘村超’‘村BA’之耦合”“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雲貴高原視角”等研討選題展開主題發言。
中國社會科學院民族學與人類學研究所民族文化研究室副主任、副研究員宋小飛發言
中國社會科學院民族學與人類學研究所民族文化研究室副主任、副研究員宋小飛圍繞“當民族文化遇上‘頂級’流量——從文化傳承視角看民族文化與‘村超’‘村BA’之耦合”這一選題展開發言時&&,“少數民族優秀的傳統文化本身是中華優秀的傳統文化的重要屬性和任務之一,此類活動的舉辦使貴州的少數民族和其他民族的交流互動增加,從而産生了情感文化和認同,融入了中華民族大家庭。”
據悉,此次研討會由中共貴州省委宣傳部主辦,中共黔東南州委宣傳部、貴陽孔學堂文化傳播中心、貴州省孔學堂發展基金會承辦。(記者 朱迪 曠光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