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6日拍攝的“中國天眼”全景(維護保養期間無人機拍攝)。新華社記者 歐東衢 攝
新華社貴陽7月26日電(記者歐東衢、吳簫劍)被譽為“中國天眼”的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FAST)是目前全球最大且最靈敏的單口徑射電望遠鏡,運行維護工作是保障其正常觀測的重中之重。26日,國家重點研發計劃“智能機器人”重點專項“重大科學基礎設施FAST運行維護作業機器人系統”項目,在“中國天眼”通過現場驗收,智能機器人為“中國天眼”提供運行維護保障。
此次通過驗收的項目包括5套機器人系統和&&,分別是饋源支撐纜索及滑車檢測機器人、促動器自動化維護機器人&&系統、反射面激光靶標維護機器人、饋源接收機拆裝機器人及無線電干擾智能監測系統、饋源艙全天候智能測量系統。、
7月26日,工作人員在調試饋源接收機拆裝機器人。新華社記者 歐東衢 攝
該項目突破了“中國天眼”高空複雜障礙物饋源支撐鋼索與滑車安全檢測、大批量液壓促動器群自動化維護、大坡度反射面激光靶標自動維護、全天候饋源艙位姿測量、饋源接收機高效率更換、無線電干擾智能監測、饋源艙全天候測量等機器人技術,解決了“中國天眼”運行維護中存在的高危作業風險隱患、人工維護效率低下、氣候條件制約觀測等問題。
“智能維護機器人系統將有效確保‘中國天眼’的運行安全,提高望遠鏡的觀測時間和使用效率,促進天文成果的産出。”FAST運行和發展中心常務副主任、總工程師姜鵬介紹。據測算,這些成果每年能為“中國天眼”增加約30天的可觀測時間。
7月26日,專家在“中國天眼”饋源艙前進行現場考察(維護保養期間拍攝)。新華社記者 歐東衢 攝
當前,“中國天眼”已進入成果爆發期:發現的新脈衝星已超過800顆,是國際上同一時期所有其他望遠鏡發現脈衝星總數的3倍以上;發現迄今軌道周期最短脈衝星雙星系統;探測到納赫茲引力波存在的關鍵性證據……繼續保持着我國在低頻射電天文學方面的國際領先地位。
據了解,該項目研究所産生的科研成果,將進一步深化我國特種機器人的工程化應用,推動我國智能機器人技術與産業快速發展。
7月25日,工作人員在調試促動器自動化維護機器人&&系統。新華社記者 歐東衢 攝
7月25日,工作人員在調試反射面激光靶標維護機器人。新華社記者 歐東衢 攝
7月26日拍攝的“中國天眼”全景(維護保養期間無人機拍攝)。新華社記者 歐東衢 攝
7月26日拍攝的“中國天眼”饋源艙(維護保養期間無人機拍攝)。新華社記者 歐東衢 攝
7月26日,工作人員在調試饋源支撐纜索及滑車檢測機器人。新華社記者 歐東衢 攝
7月26日拍攝的“中國天眼”全景(維護保養期間無人機拍攝)。新華社記者 歐東衢 攝
7月25日,工作人員在調試反射面激光靶標維護機器人。新華社記者 歐東衢 攝
7月26日拍攝的“中國天眼”一景(維護保養期間無人機拍攝)。新華社記者 歐東衢 攝
7月26日拍攝的“中國天眼”全景(維護保養期間無人機拍攝)。新華社記者 歐東衢 攝
7月26日,工作人員在“中國天眼”饋源艙前(維護保養期間拍攝)。新華社記者 歐東衢 攝
7月26日,專家在查看饋源支撐纜索及滑車檢測機器人。新華社記者 歐東衢 攝
7月26日拍攝的“中國天眼”全景(維護保養期間無人機拍攝)。新華社記者 歐東衢 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