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六馬”落下帷幕,不少遠方的客人感受了19攝氏度的夏天后,戀戀不捨地返程,而來自河南的王海萍選擇留下來過完這個夏天。
“涼都讓人來了就不想走,我計劃至少得待到立秋才回去。”王海萍説,“河南夏天很熱,溫度最高時近40攝氏度。我妹妹嫁到了六盤水,我基本每年夏天都會來這裡避暑。今年特地帶着孫女來參加了馬拉松,很值!”
如今,隨着氣候變化選擇不同地域環境旅游養老的候鳥式養老漸成風尚。而涼都六盤水以良好的氣候資源、宜居的生活環境、溫馨的養老服務,吸引了一批批來自天南地北的“候鳥老人”前來避暑養老。
“目前,我們可容納160人的80個房間已全部訂滿,現在是一床難求。”這段時間六盤水市高新區恒康頤養公館負責人段登俊忙得腳不沾地,每天不是忙着在建的康復醫院各項事宜,就是在去高鐵站接人的路上,同時還不忘與入住康養中心的老人們聊天交流,詢問他們的入住體驗。
“您昨天練太極拳,今天舞劍,真是深藏不露啊。”
“住在這裡感覺怎麼樣?您就把這裡當家,有什麼意見和建議隨時提出來。”
…………
走在康養中心,段登俊一邊與老人熟絡地打招呼,一邊向記者介紹。“這些老人基本都是從四川、重慶、湖南、上海等夏季高溫地區來的,都是奔着六盤水19攝氏度的夏天來候鳥式養老。”
路過三樓客房區時,7月15日入住的馬阿姨熱情地招呼他坐下。趁着暑假,馬阿姨與兩位朋友均帶着孫子組隊住進了恒康頤養公館康養中心。
“這裡環境好,玩的項目多,手工室、舞蹈瑜伽室、棋牌室、影吧、養生茶室等一應俱全,平時孫子們打球、做手工,我們就跳舞、練太極等,每天的生活都豐富有趣。而且伙食好,一日三餐不重樣。”馬阿姨攏了攏身上穿着的黑色薄針織外套,指着手機上保存的一週食譜圖笑着説,“這就是理想的養老生活。我們因為氣候選擇了涼都,因為環境、配套設施選擇了恒康頤養,又因為服務決定在這裡多待些時日。”
談話間,曾任四川一家三甲醫院護士長的馬阿姨也提出了自己的專業意見:“這裡將康養和醫養相結合,這是最吸引我的地方。老人看病最怕麻煩,有了醫院就方便了。希望醫院能配備好專家、專業設備,到時候,我們每年都來。”
馬阿姨口中的醫院正是恒康頤養公館除了康養中心外的另一個板塊——聚焦醫養服務的康復醫院。作為六盤水高新區引進的智慧化、個性化、專業化的中高端康養項目,該公館旨在通過優美環境、規範管理、溫馨服務、專業醫療,為老年人打造一個其樂融融、安心放心的幸福家園。
“康復醫院預計今年10月開始試運行,我們引進了北京的專家團隊,將重點打造好神經內科、外科康復等科室。”段登俊介紹,“過段時間,康養中心也將再擴建100張床位,達到可同時容納300人的規模。同時,我們還與當地學校開展校企合作,共同推動養老服務人才培養。”
成績是最好的證明。今年7月,由上海交通大學行業研究院研發的《2023中國候鳥式養老夏季棲息地適宜度指數》發布,在76個候選城市中,六盤水奪得今年夏季候鳥式養老棲息地第一名。
該項指數是繼2020年以來第四次發布,通過氣溫、氣壓、濕度、空氣質量、水體質量、醫療條件、交通便捷度、區域自然風光和人文景觀等指標對城市進行綜合評價,加權計算出每個城市的夏季養老適宜度指數,旨在為候鳥式養老提供一個具有科學依據的城市選擇參考手冊。4年來,六盤水指數和排名不斷提升,與借氣候優勢在醫養旅融合發展上發力之舉不謀而合。
近年來,六盤水從“涼”字做文章,跳出“涼”思考“涼”産業,以建設幸福六盤水為目標,深入挖掘“中國涼都”品牌的養生內涵,將康養、醫養、旅養深度融合,加快發展健康旅游、健康養老、健康醫療等産業,打造夏季康養最佳目的地。據六盤水養老服務中心主任薛德勇介紹,截至目前,六盤水市各養老機構已入住700余名“候鳥老人”,入住時長都在一個月以上。老人們主要來自上海、武漢、湖南、浙江一帶。今年5月至9月入住總人數預計達1500餘人左右。(記者 胡耀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