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貴陽7月21日電 重復信訪背後,往往是千根絲,萬條線。貴州結合實際,進一步完善制度機制,探索開展“民呼我為”“接訴即辦”,領導幹部包案接訪、帶案下訪等,幫助群眾解釋疑慮、解決煩惱、解開心結。
訪民情,暢通“連心橋”
“感謝你們在百忙之中能及時幫助我們解決三都縣扶貧車間拖欠的民工工資,非常感謝!”
“因為沙田煤礦開採導致在納雍縣勺窩鎮劉家半坡的房屋無法居住的事情,已經得到很好的解決,對處理結果非常滿意!”
通過在人民網“省委書記留言板”留言,貴州兩名網友得到了相關部門的及時回復,“不跑腿”解決了煩心事。
借助網站、手機App、微信小程序等,近年來貴州不斷順應信息化發展和群眾新期待,大力推廣“互聯網+信訪”,架起了解決百姓“急難愁盼”的線上“連心橋”,讓網上工作越做越實。
“留言網上投、事項網上辦、結果網上評、問題網上督、形勢網上判”。針對簡單問題快速辦、一般問題壓時辦、重點問題專項辦、複雜問題統籌辦,貴州制定了一套“硬標準”:諮詢類問題5個工作日內必須解答;一般的訴求10-20個工作日內要辦結反饋;屬實典型的民生問題重點督辦;複雜疑難問題建&賬動態跟蹤督促。
從數據來看,今年1-6月,人民網“省委書記留言板”貴州共計收到網民留言3098條,按期辦結率100%,網民對辦理回復的認可度為95.36%。
通過打造“線上+線下”的信訪模式,有效暢通和拓寬了群眾反映訴求的渠道,讓生活中遇到的難題有了更便利的解決途徑。
解民憂,化解“骨頭案”
2019年,銅仁德江的黎某,其妻子懷孕檢查期間在某醫院未檢出唐氏綜合症,生産後確診,認為醫院存在過錯,對鑒定報告結果不服,要求公正處理。
黎某通過走訪、寫信、網上投訴、電話等形式多次信訪,並通過微信公眾號、朋友圈、抖音等互聯網&&發布不少偏激言論……
多年來,這起醫患糾紛一直牽扯,對醫院和黎某一家都帶來了嚴重的影響。
針對黎某反映的訴求,銅仁市高度重視,責令德江縣成立化解工作領導小組,對案件分析研判,制定方案、明確責任、細化到人。通過找到權威機構出具鑒定結果,明確了責任方,並積極做好黎某一家的思想疏導和政策解釋等工作,最終雙方達成調解協議並兌現到位。
另一邊,修文縣的李某等7名工人在今年5月10日終於拿到了被拖欠3年的8萬餘元工資。電話那頭,李某對修文縣的工作&&滿意。
2020年,李某等人在修文縣某棚戶區改造項目進行水電安裝等工作。項目完工後,由於建設單位相關手續未及時辦理,導致李某等人工資被拖欠。
為化解這起案件,修文縣政府分管副縣長帶頭包案,修文縣住建局成立包保化解工作小組,積極組織建設單位、施工單位、信訪人等進行協商,研究解決方案。經協調,建設單位完成相關手續,並全部付清了拖欠款項。
貴州各級領導幹部常態化開展下訪接訪和包案化解工作,其目的在於進一步轉變工作作風,密切&&群眾,着力解決群眾急難愁盼問題。把惠民生的事辦實、暖民心的事辦細、順民意的事辦好。很多時間長、難度大、涉及面廣的骨頭案、釘子案,也因此得到有效解決。
辦實事,拿出“真態度”
6月27日,貴州省委主要領導率隊到信訪量相對較大、矛盾問題較為突出的畢節市現場公開接訪群眾。針對群眾反映遇到的工資拖欠、工程款拖欠,金融投資受損、地質災害安置等難題,逐項梳理、解答、化解。
其中,黔西市聶某等人反映的地質災害群眾補助,在今年6月29日足額發放到位。金沙縣葛某反映的工程款被拖欠一事,6月30日得到解決,收到被拖欠的全部款項……
對12345政務服務便民熱線等反映的民生問題進行梳理,及時辦理、閉環管理,積極探索“民呼我為”“接訴即辦”。對不能馬上解決的問題,全部落實領導包案化解責任,明確化解措施和化解時限,推動問題解決到位。
貴州進一步總結提升多年來開展省領導包案督訪、市縣鄉領導包案化解、各級領導下訪接訪等重要經驗做法,有效化解了大批信訪積案,帶動全省幹部敢於擔當作為、主動&&群眾、積極排查問題、預防化解矛盾,工作作風明顯轉變,進一步密切了幹群關係,促進了社會和諧。(金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