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4日拍攝的雲貴高原道地藥材關嶺集散中心。新華網 盧志佳攝
新華網貴陽7月3日電(黃勇)貴州省安順市關嶺布依族苗族自治縣近年來發揮當地資源稟賦優勢,搶抓機遇巧借外力,全力建設“中藥種植+交易+加工+醫養”一體化的中醫藥全産業鏈,力爭將關嶺打造為“萬戶藥農、千家藥商、百家藥企、百億産值”的全國民族道地藥材交易中心。
中醫藥全産業鏈初步構建
6月24日,貴州省第一個大型中藥材綜合集散市場——雲貴高原道地藥材關嶺集散中心在貴州省安順市關嶺布依族苗族自治縣開市。“人民英雄”國家榮譽稱號獲得者、中國工程院院士張伯禮應邀出席並宣布關嶺集散中心開市。在他看來,關嶺集散中心的特點是進場交易的道地野生藥材豐富,這在全國眾多的藥材市場中獨樹一幟。關嶺具有豐富的道地野生藥種質資源,要做好種質資源庫建設,堅持保護優先,在保護中開發與利用。
6月24日,雲貴高原道地藥材關嶺集散中心開市。新華網 盧志佳攝
關嶺縣委常委、副縣長宋汝謀説,雲貴高原道地藥材關嶺集散中心是關嶺縣打造中醫藥全産業鏈重要環節,是建設“全省中醫藥産業發展重點縣”的重要舉措,也是《貴州省推動中醫藥産業高質量發展攻堅行動計劃2023-2030重點行動方案》中,貴州省暢通中醫藥産銷渠道的重點任務之一。
6月21日,關嶺縣上關鎮宜所村天門冬種植基地。(無人機照片) 新華網 黃勇攝
關嶺集散中心正式開市,標誌着關嶺“中藥種植+交易+加工+醫養”中醫藥全産業鏈初步構建。集散中心位於關嶺縣百合街道同心社區,物流和客流可以依託滬昆高速公路和滬昆高鐵快速抵達。負責集散中心建設運營的貴州黔藥源眾鑫藥業投資發展有限公司總經理石永勇介紹,集散中心總投資8000萬元,規劃佔地4.6萬平方米,其中中藥材集散中心佔地2.1萬平方米,交易大廳共設111個商鋪,大廳外還可設置流動攤位600余個,另有庫房3785平方米。集散中心通過“藥通網”運營&&與全國各大中藥材市場有效銜接,集商品集散、價格形成、信息匯聚、倉儲物流、加工配送、質量檢驗、追溯管理、電子商務、金融服務為一體,其目標是年交易藥材50萬噸、年交易額達50億元以上,力爭打造成為西南地區道地藥材核心集散中心。
關嶺縣貴州道地藥材種子種苗繁育中心外景(6月20日攝)新華網 黃勇攝
在種植方面,建立了佔地51畝的貴州道地藥材種子種苗繁育中心,在滿足關嶺縣中藥材種植需求的同時,面向全省和周邊省份供應優質中藥材種苗,今年擬完成2000萬株中藥材苗木繁育。關嶺同時在每個鄉鎮發展200-300畝中藥村示範基地,實行種苗、肥料、技術、收購“四個統一”的模式,推進全縣的中藥材種植,目前全縣中藥材種植面積突破15萬畝,計劃到2025年達到20萬畝。
加工方面,6月建成投産貴州黔藥源眾鑫中藥飲片有限公司,可生産中藥飲片種類五六百種,每天可粗加工50噸中藥材原材料,每個月能生産中藥飲片200噸以上。
6月20日,工人在關嶺縣貴州道地藥材種子種苗繁育中心內移栽中藥材種苗。新華網 黃勇攝
醫養方面,新近建成的佔地面積4萬平方米的關嶺縣中醫院是綜合性二級中醫醫院,床位400張。盤活民政養老公寓現有資源建立了黃果樹森林醫養基地,集醫療、預防、養生、旅居式養老為一體,基地內的關嶺森林中醫院為一級中醫院,有床位302張,可以開展中醫中藥為特色的治療和未病先防、病後療養、康復療養等養護服務。
6月21日,關嶺縣黃果樹森林康養基地居住的老人與陪護志願者聊天。新華網 黃勇攝
抓機遇借外力市場運作合力推進
貴州中藥材資源豐富,全省中藥材種植面積已達796余萬畝,47個中藥材的種植面積在萬畝以上,37個品種産值超億元,石斛、天麻、白及、太子參種植面積位居全國第一,具有良好的産業發展基礎。關嶺具有以苗藥、瑤藥、布依族藥為代表的道地藥材和從事中草藥行業的悠久傳統,是促使多方力量匯聚關嶺共同打造民族道地藥材交易中心和中醫藥全産業鏈的重要原因。根據2004年貴州省中藥材資源普查情況,關嶺共有中藥民族藥資源1600多種,其中,具有貴州道地、名貴、大宗特色中藥材500余種,列入國家藥典藥材300余種,各民族民間的應用草藥1000余種,關嶺長期在省內外從事中草藥相關行業成千上萬人,鄉鎮集鎮共有約200個商鋪常年經營中藥材交易,全縣自發形成花江、崗烏、百合三個中藥材交易市場。
6月21日拍攝的關嶺縣黃果樹森林康養基地。新華網 黃勇攝
在一次機緣巧合中,2021年成立的國家中藥材標準化與質量評估創新聯盟和中華全國工商聯醫藥業商會中藥材專委會在貴州投資考察中來到關嶺了解到以上情況,同時也被關嶺縣委縣政府發展中醫藥産業的決心信心和誠心所打動,聯盟中的吉林北藥集團、安徽盛安堂、安徽援康、安國市一方藥業、統泰實業集團等會員企業具有人才、技術、市場資源方面優勢,7家會員企業出資成立了貴州黔藥源中藥産業發展有限公司,並由後者與關嶺縣縣屬國有公司合資成立貴州黔藥源眾鑫藥業投資發展有限公司,市場化運作實體化運營,在種苗繁育,中藥種植、交易、加工,醫養方面全程介入,合力推進關嶺中醫藥全産業鏈建設。
6月20日,關嶺縣一名種植戶領取中藥材種苗。新華網 黃勇攝
關嶺縣中藥材産業發展中心主任王小仲説,關嶺縣在當地優勢優質野生道地藥材中,選擇何首烏、天門冬、玉竹、黃精在當地大力推廣。在關嶺縣上關鎮宜所村,數十畝成片的天門冬鬱鬱蔥蔥,長勢喜人。據介紹,天門冬管理粗放産量高,種植三年後可收穫入藥。一畝地可種植天門冬1000株,每株按中等偏下産量可收穫天門冬鮮果15斤,一畝地的産量可達1.5萬斤,按每斤3元價格計算,一畝收入4.5萬。一畝地三年的土地、種植、管護成本可控制在3000元左右,算下來每年一畝地可獲純利1.4萬元,相當可觀。
下一步,關嶺將以打造“全省中醫藥産業發展重點縣”為目標,全力補鏈強鏈擴鏈。強化科技支撐,加強中藥材人才隊伍建設,着力打造高標準高質量示範基地,推動全縣中藥材産業大發展。加強龍頭企業培育,提升企業利用本地中藥材規範化生産中藥飲片、中成藥等傳統産品的能力;加強中藥材市場交易體系建設,全力建設成為西南地區道地藥材口岸交易樣板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