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工業大發展 致敬産業主力軍-新華網
新華網 > 貴州 > 正文
2025 11/27 09:49:42
來源:貴州日報

聚焦工業大發展 致敬産業主力軍

字體:

聚焦工業大發展 致敬産業主力軍

——省委、省政府邀請專家人才代表海南休假療養側記

  南海之濱,冬暖如春。十一月的海南迎來從貴州遠道而來的客人。

  受省委、省政府邀請,11月3日至8日,32位來自貴州省“六大産業基地”“富礦精開”等關鍵産業領域的專家人才代表,暫別繁忙的工作一線,齊聚海南,參加貴州省2025年第二期專家人才代表休假療養活動。本次休假療養以“聚焦工業大發展、致敬産業主力軍”為主題,專家人才年齡從“60後”到“80後”,既有高校、科研院所的科研專家,又有優秀企業家、企業科技創新人才和技能大師。

  於細微處見真情,於關懷中聚力量。專家人才休假療養是省委、省政府禮遇人才的暖心之舉。在一週的時間裏,專家人才享受陽光沙灘的愜意,為推動貴州高質量發展積蓄能量。

  憑海臨風,感受關心關愛的溫暖

  碧波萬頃,白浪逐沙。置身於醉人的南國風光,專家人才憑海臨風、放鬆身心。

  “人才的成長,離不開組織的培養與關懷。夜幕四合,站在海邊聆聽濤聲陣陣,讓我想起了在實驗室裏度過的許多不眠之夜,也讓我更清晰地聽到了使命的召喚。”在大海之濱,貴州大學評估中心主任陳前林仍然惦記着他主持開發的“二水/無水法濕法磷酸聯産無硫酸鈣”工藝技術。如今,這項技術創新正從圖紙走向生産線,推動磷礦資源利用的綠色變革。

  與陳前林有着同樣感受的,還有上海交通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教授馮凱。“休假活動每一個細節都體貼入微,讓我們倍感溫暖。”今年3月,馮凱參與省外高水平大學“組團式”幫扶貴州高校學科建設工作,擔任貴州理工學院材料與能源工程學院常務副院長,“希望通過重點學科的共建,將東部的先進理念與西部的實際需求相結合,幫助貴州理工學院打造一支帶不走的高水平師資隊伍。”

  從與深邃地層的對話到極目遼闊大海,致力於礦山安全與綠色開發的青年長江學者、貴州大學礦業學院副院長文志傑,感到視野更加開闊。他説:“省委、省政府對科技人才高度重視,為科技工作者搭建幹事創業的廣闊舞&,我們要爭取在科技創新領域多出好成果。”

  這份自信,洋溢在全國勞模、“大國工匠”陸萍的臉上。作為來自重型裝備製造業一線的高級工程師,她帶領研發團隊聚焦國際前沿技術,攻克多項“卡脖子”關鍵核心技術。“省委、省政府的殷切關懷深深溫暖了我,使我建功新時代的幹勁和底氣更足。”她動情地説。

  心潮逐浪,激蕩幹事創業的熱情

  作為國家戰略科技力量,崖州灣國家實驗室與海南省重大戰略發展同呼吸共命運,全力推動我國種業打好“翻身仗”。專家們走進崖州灣國家實驗室,深入了解實驗室在生物育種、基因編輯等領域的研究布局與先進設施,切身感受把飯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的自豪。

  幹事創業,築夢前行。

  省能源集團柔性引進的康紅普院士團隊核心成員、中國煤科開採研究院研究員顏立新言語堅定:“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貴州能源産業的發展前景廣闊,我願在此奉獻自己的智慧與力量。”

  “在省委、省政府關心支持下,貴州吉利從2018年單一車型起步,如今已發展成了涵蓋燃油、新能源和出口車型的全球化工廠,這充分證明了産業人必將在新型工業化道路上闖出新天地。”貴州吉利汽車製造有限公司資深設備管理經理劉華信心滿懷。

  數字浪潮,奔涌不息。在文昌航天超算中心,專家們沉浸式感受了中國航天的硬核實力,備受鼓舞。

  中國電信貴州分公司科技領軍人才程序描繪了以“息壤”算力平台為核心的智能雲體系,為貴州數字未來注入強勁動能。

  從海外學成歸國的董博,2015年扎根貴州,帶領團隊在“數字人跟實景實物交互”領域深耕十年,建成了全國首個元宇宙數字虛擬人拍攝基地。“從‘貴漂’到‘貴定’,我深深體會到貴州對創新創業人才的重視和支持。”董博説。

  在海南航天發射場,全國勞模、貴陽鋁鎂院副總工程師楊朝紅難掩激動,“實現科技自主創新,也需要堅持‘項目實戰 導師帶徒’的培養模式,在重大項目一線實戰練兵,為推動電解鋁技術發展培養後備人才。”

  群賢雲集,匯聚創新發展的豪情

  海風習習,情意悠長。11月7日,海南省工人療養院三亞療養基地內。

  省委組織部組織休假療養的專家人才,圍繞“産業人才隊伍建設”開展座談交流,傾聽專家人才們心懷“國之大者”“省之大計”,對推動貴州“六大産業基地”“富礦精開”等關鍵産業領域高質量發展的意見建議。

  雖是休假療養,思考卻從未停歇。椰林樹下,庭院廊前,處處可見專家們交流的身影,思維的光點自由躍動、相互碰撞。

  “不同領域的專家人才聚在一起,切磋交流,機會難得。”全國勞模、貴州川恒股份有限公司工程技術研究院院長王佳才,是磷化工領域的技術領軍者,手握多項專利與科技進步獎。借助休假療養的契機,他在交流啟迪中,收穫了新的靈感。

  首屆卓越工程師獎入選者周琦的團隊核心成員、貴州省地礦局102地質大隊總工程師劉志臣的足跡遍佈貴州的山山水水。他也同樣感慨:“大家身上的敬業精神和專業素養讓人欽佩,更加激勵我堅定找大礦、找好礦的腳步不能停歇,要把論文寫在貴州群山間。”

  當前,省委、省政府大力推進教育科技人才一體發展,這為專家人才提供了新路徑,也引發了大家的深入思考:以創新之我,推動貴州高質量發展。

  雲上艾珀(貴州)技術有限公司的高級工程師許中華説:“對準國家戰略需求,就必須敢於跳出專業的‘舒適區’,讓創新的思維碰撞火花,在攻堅克難中,才能不負時代的厚望。”

  貴州大學釀酒與食品工程學院院長黃永光向參加休假療養的酒業專家李中泰、韋賀麗發出誠摯邀請:“有機會,請一定來給師生講一課。”

  碧海情深,群賢聚力。短暫的休假療養,是為了更好地出發。從碧海金沙回到黔中大地,從思想碰撞到創新實踐,這支聚焦工業大發展的産業主力軍將以更加昂揚的姿態,投身中國式現代化貴州實踐。(記者 晏惠軒)

【糾錯】 【責任編輯:吳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