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四縣區“十四五”經濟發展行穩致遠-新華網
新華網 > 貴州 > 正文
2025 11/25 10:26:00
來源:貴州日報

貴州四縣區“十四五”經濟發展行穩致遠

字體:

産業升級 城鄉蝶變

——貴州四縣區“十四五”經濟發展行穩致遠

  初冬時節,黔中大地發展熱流奔涌。“十四五”的征程迎來收官時刻,貴州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的畫卷上,正以濃墨重彩之筆,勾勒出興業、強縣、富民三者交融共進的壯闊圖景。畫卷上,最鮮明的底色來自各地立足資源稟賦,培育特色産業,為富民強縣鋪就的堅實路基。

  遵義市湄潭縣將一片“綠葉子”做成了支撐縣域發展的“金産業”。這裡不僅以60萬畝生態茶園穩坐“全國重點産茶縣域”頭把交椅,更以69.1億元的茶葉總産值、166.4億元的綜合收入,讓茶香沁入千家萬戶。傳統名優茶與新式茶飲雙輪驅動,今年前三季度新茶飲産值增速超60%,推動規上工業增加值增長14.2%。30萬茶農因茶而富,城鄉收入比縮至2.08,位列全省前列。

  安順市鎮寧自治縣的“甜蜜事業”碩果盈枝。雖值冬季休養期,但來年豐收的希望已悄然孕育於田間管理之中。蜂糖李這枚“金果子”,已發展至22.01萬畝規模,創造34億元産值,帶動全産業鏈産值突破百億大關,成就了“全國鄉村特色産業超十億元鎮”的佳話。它與小黃姜、江龍茶、冷水魚共同構成“四甜”産業矩陣,推動農林牧漁業總産值年均增長5.8%。

  産業興旺築牢了發展根基,而傳統工業縣區的轉型升級,則為縣域經濟注入了更為強勁的動能。六盤水市六枝特區,昔日“三線”建設的工業重鎮,如今在煤基産業鏈上做足了“精開”文章。總投資近200億元的“煤—焦—氫”綜合利用示範項目落地生根,其氫能一體化應用成功躋身國家能源領域試點,成為全省獨一份的殊榮。依託45.2億噸煤炭等資源稟賦,六枝着力打造鋰電池及材料、氟化工等“四大基地”,“十四五”期間工業增加值年均增速高達15.88%,今年上半年對GDP貢獻率更達65.3%。

  貴陽市開陽縣憑藉“磷”這一看家資源,書寫着轉型升級的現代傳奇。這裡富集全國80%以上的優質磷礦,遠景儲量達30億噸。“十四五”以來,開陽堅定不移走“富礦精開”之路,推動産業向基礎磷化工、精細磷氟化工和新能源電池材料三大方向縱深發展。截至2024年,規上工業總産值達298.14億元,年均增速29.48%;工業稅收23.99億元,年均增速39.64%,幾項關鍵指標較“十三五”末均實現翻番。

  經濟的蓬勃發展,最終要轉化為人民群眾可感可及的幸福生活,體現在城鄉面貌的煥新與民生福祉的增進上。六枝特區面對“三線”建設時期留下的礦區城區交織、基礎設施老舊的歷史欠賬,以巨大決心推進城市更新。“十四五”期間,成功盤活35個“問題樓盤”,解決2萬餘戶群眾住房需求;改造99個老舊小區,新建改造管網195公里;創新推動公共停車位、學校運動場等資源節假日免費開放,讓發展成果具象為市民身邊可知可感的便利與舒適。

  開陽縣則依託99.91%土壤富硒的獨特天賦,將“硒”資源轉化為百姓的健康財富與增收渠道。目前富硒産品已發展至18大類831個,區域公共品牌用標企業産值達10.5億元。更通過“富硒山居”旅居品牌的打造,建設旅居房源320棟,參與群眾戶均增收超7萬元,讓這片土地升騰起濃濃的幸福炊煙。鎮寧自治縣榮獲“平安中國建設示範縣”等國家級榮譽,森林覆蓋率穩定在65%左右,城鄉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超95%,安居樂業的和諧圖景成為“甜蜜鎮寧”最溫暖的底蘊。

  興業是強縣之基,強縣是富民之盾,富民是興業之本,三者猶如穩固的三角,相互依存、相互促進,共同構築起縣域經濟行穩致遠的堅實架構。站在新的歷史起點,貴州各縣區正以更加昂揚的姿態,將這幅興業強縣富民的壯麗畫卷繼續描繪下去,為中國式現代化貴州實踐貢獻縣域力量。(記者 吳兵)

【糾錯】 【責任編輯:吳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