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業挑大梁築牢發展底盤-新華網
新華網 > 貴州 > 正文
2025 11/22 09:57:04
來源:貴州日報

工業挑大梁築牢發展底盤

字體:

  近日,貴安新區貴州長江汽車有限公司生産車間,技術工人在衝壓、焊裝、涂裝、總裝車間各崗位上有序作業。該公司生産的電動貨車深受市場青睞,銷往廣東、浙江、江蘇、四川等地。 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 楊濤 攝

  11月,佔地3200多畝的貴州甕福江山新材料及電子化學品首期項目投産在即,預計新增産值能力45億元,有效補齊貴州氯、鹼、硅等基礎要素;從目前國內最大的單體露天磷礦山——甕福磷礦穿岩洞礦開採的低品位a層礦,也將在該項目實現其在産業鏈上的精深加工、價值躍升。

  電影《哪吒之魔童鬧海》的大量渲染,此前在中國電信貴州公司信息園算力中心完成。信息園有關負責人田林青介紹,不僅如此,算力中心智算資源將在2026年超過3萬P,服務能級將從影視渲染拓展到氣象分析、酒類釀造等領域,為貴州這一全國智算資源最多、能力最強地區之一,持續注入發展新動能。

  工業挺起經濟“硬脊梁”。貴州抓産業、抓項目、抓招商,因地制宜推進“富礦精開”“電動貴州”建設,以數字經濟、新能源為代表的新興産業快速崛起,工業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從2020年的17.1%提升至2024年的36.7%。今年前三季度,全省全部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7.0%,“六大産業基地”對規模以上工業增長的貢獻率達89.8%。

  用好資源搶佔發展制高點

  烏蒙腹地的織金支嘎阿魯湖畔,貴州歷史上投資最大的産業項目——畢節磷煤化工一體化項目正以單日最多開挖25萬立方米的速度推進場地平整,項目建成後將形成“磷礦—磷酸—新能源材料”全産業鏈,實現産值1200億元,帶動就業1.4萬人以上。

  “連着山外山”的高原坡地上,交相輝映的深藍色光伏陣列與白色風電機組,依託烏蒙高原低緯度、高海拔的地理特徵,“追風逐日”間綠能涌動。截至目前,畢節累計建成新能源項目96個,裝機規模581萬千瓦,排全省第一。

  新能源新材料耦合發展,産業鏈供應鏈韌性增強。與此同時,産業轉型、動能轉換的步伐加快,産業發展的“貴州戰法”愈加出彩。

  當前白酒行業面臨周期性調整,數智釀造成為産業發展的必經之路。在中國酒業協會理事長宋書玉看來,貴州是白酒産能的重要産區,除了推動“活態傳承”與“天人合一”的産業理念;也要通過科技創新、標準輸出與本土化運營,增強國際競爭力。

  對一絲不茍釀美酒、精雕細琢造産品的貴州珍酒來説,企業推出全國首個醬香型白酒智能勾調平台,走出了“智變”帶動“質變”的探索之路。

  “通過進化算法、深度學習等AI手段,確保對白酒風味的精準控制與高效勾調,實現酒體批次品質的穩定性,並能極大提升生産效率和資源利用率。”貴州珍酒釀酒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吳長貴説。

  一條傳統與現代平衡、本土與國際共生的白酒産業可持續發展路徑,進一步推動落後産能有序出清,提升産業整體發展質效,前三季度,全省白酒産業增加值同比實現正增長。

  驅動“貴州智造”上天入地

  9月28日,橫跨貞豐縣與關嶺自治縣的世界第一高橋——六安高速花江峽谷大橋正式建成通車。而在此前三天,由中國航空工業集團自主研製的首款按照適航規章、具備完全自主知識産權的載人飛艇“祥雲”AS700,在關嶺自治縣海百合廣場緩緩升空。

  中航工業特種飛行器研究所所長許明軒&&,AS700的升空,是其在西南地區複雜地形與氣候條件下的一次重要應用驗證,展現了我國在浮空器技術領域的自主創新成果,還將為複雜山區依託特色資源發展産業提供“航空方案”。

  從“三線”建設的歷史沿革中積澱的航空製造實力,讓山地和丘陵佔比達92.5%的貴州,有了低空經濟乘風而起的産業基礎與應用實景。

  地上,10&外形可愛的貴州“土豆巴士”RoboBus,前不久從貴州翰凱斯PIXMoving工廠下線後,被交付至義烏全球數字貿易中心。RoboBus基於企業自主研發的AI原生底盤與L4級自動駕駛系統,已實現全自主駕駛。

  “每一台RoboBus都將成為實時採集人流與交通數據的園區‘移動數據節點’,助力數字孿生系統動態優化。”翰凱斯相關負責人&&,有“顏值”的小車身也蘊含滿滿“黑科技”,除服務數字貿易中心外,RoboBus目前已遠銷30多個國家和地區,企業成功躋身全球自動駕駛領域第一梯隊。

  前三季度,創新“勢能”不斷轉化為經濟“動能”,全省高技術産業投資佔全部投資的比重達10.0%,比上年同期提高0.9個百分點。規模以上高技術製造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8.1%,高於規模以上工業10.8個百分點。

  “數字翅膀”托舉製造飛躍

  在由貴州航宇科技發展股份有限公司打造的國內首條航空環鍛件全自動控制生産線上,儘管金屬原材料棒材看似只是經過設備加工形變為金屬環鍛,但新生産線背後,是集設計數字化、技術智能化、生産可視化和管理數據化於一體的生産技術革新。

  “作為全省首家科創板上市企業,我們的産品已成功進入美國GE、英國RR、美國普惠、法國賽峰、美國霍尼韋爾、德國MTU六大全球頂級民用航空發動機製造商的供應鏈,在國際舞&上展現出‘中國製造’的實力。”貴州航宇科技發展股份有限公司相關負責人説。

  在日前舉行的“2025中國精益數智化創新大賽”上,中車貴陽車輛有限公司憑藉“鐵路貨車製造模式創新”項目,從全國400余家企業的1000余個參賽項目中脫穎而出,榮獲二等獎。

  “我們給每輛車都裝上了‘電子身份證’。”中車貴陽公司科技和信息化部信息技術主管劉龍亞介紹,通過部署RFID射頻識別裝置,車輛位置、狀態實時可視,系統能自動生成最優的生産與調度計劃。“每天機車作業頻次平均減少了22次,作業效率提升了50%以上,管理精度和響應速度實現了質的飛躍。”

  當前,貴州初步完成醬酒、化工、材料、醫藥4個重點行業的數據分類分級指南和1000家中小企業數字化診斷評估企業遴選、現狀摸底工作,還將在鋼鐵、建材、新材料行業加快推進。

  此外,平台賦能作用持續凸顯,“貴州工業雲”累計帶動近4000家企業上雲用雲,平台應用率達59.6%。“十四五”期間,全省兩化融合發展水平達到62.1,從傳統製造到智能製造,貴州用實踐表明,數據要素賦能實體經濟,已催生出“1+1>2”的倍增效應。(記者 管雲)

【糾錯】 【責任編輯:吳雨 黃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