奮力在中國式現代化進程中展現貴州新風采⑥
勤廉貴州:實幹擔當再攀登
遵義市播州區楓香鎮茍壩村,一條1.5公里長的“田坎小道”歷經90載風貌依舊。當年馬燈照亮的地方,至今烙印着鮮明的紅色印記,激蕩着催人奮進的力量。
紅色基因代代傳。如今,茍壩村黨支部帶領群眾發展鄉村旅游、壯大杜仲産業,將“紅與綠”的資源優勢轉化為發展動能,走出了一條鄉村振興共富路。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三次深入貴州考察,思想的光芒照見貴州,激勵着廣大黨員幹部建功新時代、奮進新征程。全省上下牢記囑託,緊扣新時代黨的建設總要求,縱深推進全面從嚴治黨,以釘釘子精神推進作風建設常態長效;圍繞基層基礎“強雙基”,持續激發黨員幹部幹事創業動力,為在中國式現代化進程中展現貴州新風采保駕護航。
滌蕩作風 “釘釘子”的力量更強
作風建設只有進行時,沒有完成時。
今年全國兩會閉幕不到一週,習近平總書記到貴州考察調研,指出“黨中央決定在全黨開展深入貫徹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學習教育”,傳遞出把作風建設進行到底的鮮明信號。
貴州聞令而動,一體推進學查改,推動黨員、幹部增強定力、養成習慣——省委常委會示範帶動9個市(州)、88個縣(市、區)“四家班子”和183家省直單位對照兩個問題清單,逐條“過篩子”,從嚴抓好問題查擺、整改整治,以優良作風凝心聚力、幹事創業。
全省上下以永遠在路上的清醒推進自我革命,一場“作風革命”席捲黔貴大地。
黔南州平塘縣創新“食堂一碼通”管理模式,整合146個食堂實現“共享食堂”全覆蓋,全縣公務接待費用同比下降43.02%。六盤水盤州市探索推行鄉村振興駐村第一書記任期承諾制,891名駐村幹部主動制定任期承諾事項2000余條,在鄉村振興一線擔當作為。
全省上下堅決向頑瘴痼疾開刀,既“去頑疾”又“治病根”。許多同志談到,近年來,“四風”突出問題得到有效遏制,營商環境持續優化,政府效能明顯提升。
作風問題本質上是黨性問題。立足紅色文化資源優勢,貴州深入實施“重走長征路·奮進新時代”黨性教育計劃,做實學思踐悟全周期全鏈條的黨性教育。遵義市習水縣隆興鎮淋灘村,紅軍傷員與“淋灘紅糖”的故事至今傳頌。許多基層黨組織書記重走長征路後感慨:“沿着紅軍足跡,既重溫為人民服務宗旨,又開闊幹事創業眼界。”
作風建設永遠在路上,黨的自我革命永遠在路上。全省廣大黨員幹部勤撣“思想塵”,常敲“警示鐘”,以永遠在路上的清醒砥礪作風、勇毅前行,靶向破除頑瘴痼疾,以實際成效回應群眾期盼。
抓基層打基礎 鍛造堅強堡壘
走好新時代“趕考路”,考的是破解發展難題的智慧與擔當,更是造福人民群眾的滿意答卷。
在畢節市黔西市,“一張表”改革正重塑基層數據治理格局。“現在‘一張表’統籌,負擔大大減輕。”雨朵鎮雨明社區黨支部書記李帥均坦言:“文件少了,會議少了,服務群眾時間多了。”
村級報表由95張減少到1張,專項招聘486名優秀村幹部進入事業編制……省委主要領導挂帥,深入基層調研並研究&&30條硬措施,着力破解基層治理“小馬拉大車”突出問題,切實為基層明責減負、松綁賦能。
減去的是負擔,釋放的是活力,鉚足的是幹勁。
瞄準讓192萬搬出大山的“新市民”安身更安心,各地不斷創新黨建引領基層治理模式,將黨組織鏈條嵌入基層治理各環節,深化網格化管理效能,讓幸福在家門口“觸手可及”。
依託雷公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的生態優勢,黔東南州雷山縣丹江鎮烏東村大力發展鄉村旅游,2024年旅游綜合收入突破2000萬元,“綠水青山”變“金山銀山”,村民直接受益。
遵義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所在地匯川區高坪街道,基層黨組織發揮戰鬥堡壘作用,通過建立“一項目一專班”服務機制,積極回應企業訴求。“街道‘保姆式’服務及時解決了徵拆、用工等難題,為項目建設按下‘快進鍵’。”珍酒莊園項目部負責人陳國俊説。
基層強則國家強。貴州牢固樹立大抓基層的鮮明導向,不斷夯實基層黨組織戰鬥堡壘,黨組織政治功能和組織功能持續增強,高質量黨建賦能高質量發展成效不斷顯現。
敢擔當善作為 枝葉關情見初心
作為黨&&群眾的“最後一公里”,全省廣大黨員幹部從辦公室走向第一線,深入企業車間、田間地頭、社區樓棟,用腳步訪民情,以實幹解民憂。
省委、省政府將促進民營經濟發展壯大作為調研式推進工作領銜課題,高規格建立聯席會議制度,省領導帶頭&&服務民營企業和商會。2024年,民營企業新簽約投資項目3487個,佔全省新簽約項目超90%,為經濟發展注入強勁動力。
“1天落戶”成為新速度——近日,總投資28億元的中清國投6GWN型高效光伏電池智能化生産線項目落地黔東南高新技術産業開發區,正是黨員幹部在大抓産業大抓項目大抓招商中靠前服務取得的成效。
黔東南州建立健全全鏈條服務長效機制,領導幹部、服務專員化身“店小二”,一線辦公、快速響應,實現招商引資質效與政務服務溫度的雙向奔赴。
貴陽市花溪區黔陶鄉關口村作為全市重要調料類蔬菜産地,曾因病蟲害頻發致使産業陷入“低效減産”困境。農業部門發布技術需求“榜單”後,貴州大學科研團隊“揭榜”攻關,制定綠色防控措施,推動調料類蔬菜品質與産量穩步提升。
一線辦公,現場解題,以“釘釘子”精神啃硬骨頭、涉險灘。在貴州廣大黨員幹部看來,肩上的責任重了,但幹事創業的熱情愈加高漲、氛圍愈加濃厚。
征途漫漫,惟有奮鬥。站在系統謀劃“十五五”開局的關鍵節點,全省各級黨組織和廣大黨員幹部正以“行至半山路更陡”的清醒鬥志,深入推進新時代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將“問題清單”變“幸福賬單”,在新的趕考路上書寫經得起實踐和人民檢驗的高質量發展答卷。(記者 華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