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發展高地 繪就幸福底色
——貴陽貴安書寫“十四五”高質量發展答卷
晨曦初露,甲秀樓飛檐翹角勾勒出金色輪廓,南明河水倒映着城市甦醒的脈動。青雲市集的非遺工坊裏,銀針正繡出山巒紋樣;大數據機房中,指示燈如星河閃爍;工業園區內,機械臂精準揮舞……這片土地上的生動剪影,正訴説着貴陽貴安“十四五”砥礪奮進的非凡征程。
五載春秋,貴陽貴安以高質量發展為筆,以“四新”“四化”為墨,在黔中大地上繪就壯美畫卷。經濟總量從4505億元躍升至6000億元&階,貴安新區以連續20%以上的增速在國家級新區中領跑,書寫“質、美、精、新、實”的高質量發展答卷。
向“質”而行,工業脊梁挺起發展新高地。六大重點産業如六駕馬車並驅,規上工業增加值年均增長7.5%,工業對經濟增長貢獻率突破31%。數字經濟浪潮奔涌,100EFlops算力規模托舉“中國數谷”崛起,26個大型算力中心使這裡成為全國智算高地。貴州輪胎的“燈塔工廠”照亮傳統産業轉型之路,翰凱斯無人駕駛車駛向全球30國,工業筋骨在創新淬煉中愈發強健。
向“美”而行,城市蝶變書寫人居新典範。“一核三心多組團”格局下,42萬戶居民告別棚戶陋巷,150萬人迎來嶄新家園。地鐵織線成網,日均運送旅客70萬人次,重要節假日更突破百萬大關。人才用腳步投票,年均新增常住人口20萬,最佳人才發展生態城市實至名歸。這座“千園之城”正以99%的空氣質量優良率和55%的森林覆蓋率,詮釋着“自然城市”的生態擔當。
向“精”而行,鄉土沃野孕育振興新希望。現代山地農業結出碩果,農業“芯片”動能澎湃,主要農作物綜合機械化率達63%。農産品加工總産值突破千億大關,加工轉化率提升18個百分點,從“黔貨出山”到“品牌強農”,田間地頭正升騰起更多可能。
向“新”而行,文旅融合綻放多彩新魅力。45家A級景區串珠成鏈,青雲市集年接待游客突破2000萬人次大關。“路邊音樂會”唱響“愛樂之城”,“六爽”魅力吸引八方來客。旅游總收入較2020年增長37.9%,“最佳避暑旅游城市”“大美之城”等殊榮接踵而至。當咖啡香飄過花江峽谷大橋,當非遺文創走進現代生活,“爽爽貴陽”正成為更多人嚮往的詩和遠方。
向“實”而行,民生溫度標注幸福新刻度。城鄉居民收入年均分別增長5.8%和7.9%,腰包更鼓,日子更紅火。“一圈兩場三改”讓幸福在家門口升級,2.97萬個托位數緩解“帶娃焦慮”,13.51萬個新學位托舉明天。4個國家區域醫療中心落地,8000張優質床位守護健康。44個街道養老服務中心、353個社區服務站編織出“老有所養”的幸福網。10萬套公租房、10萬套保障性租賃住房正在築起萬千家庭的安居夢。
區縣發展各展其長。南明區以千億之姿勇立潮頭,聯積電子智能製造車間裏,電子紙産品走向世界;雲岩區在15.41平方公里上創造發展奇蹟,工業設計城讓“貴州設計”閃耀米蘭;高新區入選全國園區高質量發展百強,“兩主一特”産業生態圈産值佔比超六成。從世紀恒通的數字經濟藍海到黃果樹立爽藥業的滴丸創新,企業活力競相迸發。
人才奔流匯聚磅礡力量。160萬人才選擇這片熱土,“安巢·青年社區”零門檻迎接夢想。514個國家級和省級科研平台成為創新沃土,7.4萬套人才房築巢引鳳。這裡既有“中國數谷”的創新脈搏,也有“心學高地”的文化滋養,既有“避暑之都”的清爽愜意,也有“美食天堂”的煙火人間。
站在“十四五”收官的歷史節點,貴陽貴安以佔全省26%的經濟總量,貢獻了35%的增長動能。每一個數據背後,是車間裏的汗水澆灌,是實驗室的晝夜攻堅,是街巷間的煙火升騰,是田野上的希望生長。
“於高山之巔,方見大河奔涌;於群峰之上,更覺長風浩蕩。”新征程的號角已經吹響,這片充滿活力的土地正以敢為人先的銳氣、務實篤行的姿態,在展現貴州新風采的征程中勇擔使命。(記者 吳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