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省大力推動大中小學思政教育創新實踐
行走的思政課 鮮活的育人書
貴州師範大學將“行走的大思政課”開設在花江峽谷大橋建設現場,趙州橋、盧溝橋、花江峽谷大橋……不同橋梁的歷史故事在同一時空交織。
清鎮市第一中學特邀花江峽谷大橋的總設計師楊健親臨現場,建設者現場講述貴州橋梁建設背後的科學精神與奮鬥歷程。
從小花江紅色文化研學基地到貞豐紅軍長征陳列館,再到花江峽谷大橋,貞豐縣各小學的學生代表在“行”與“走”中,將抽象的理論轉化為真實的體驗。
深入挖掘用好本土思政教學資源。貴州是紅色沃土,全省有革命遺址超2000處。
把豐富的紅色資源轉化為貫通大中小學思政課的鮮活教材,在遵義市文化小學,一支由小學生組成的“小小紅色宣講員”隊伍,常年在遵義會議會址為游客義務講解。孩子們稚嫩卻堅定的聲音,講述着長征故事,也播撒着紅色種子。
同一主題故事,被遵義各高校、中學改編為情景教學素材,形成“小學講解—中學演繹—大學研究”的螺旋上升鏈條,實現紅色基因在同題共研中縱向貫通。
構建有新意、有活力的學習新場景。鐵索搖曳,槍聲在耳畔呼嘯而過……這不是游戲場景,而是貴州盛華職業學院AI+XR數字思政教學體驗中心開展的《跟着走・長征》大空間沉浸項目實踐教學現場。
今年6月,該校創新落地AI賦能“大思政課”,通過融合人工智能、LBE大空間等前沿技術,通過AI生成虛擬青年講解員介紹,高度還原飛奪瀘定橋、穿越草地、陜北會師等10個關鍵歷史場景。
該校副校長、馬克思主義學院負責人蘇振興&&,“AI+思政教育不是簡單疊加,而是要通過技術手段,讓書本上的歷史‘活’過來,讓理想信念教育真正入腦入心。”
在錦屏縣民族中學,貴州師範學院承辦的中小學思政課教師培訓班助力該縣200名思政課教師提升專業能力;在貴州師範學院,一場大中小學思政課教學集體備課會,吸引20萬人次通過“全國高校思政課‘手拉手’集體備課中心”雲上大練兵線上“取經”……
作為教育部大中小學思政課一體化共同體(貴州省)牽頭單位,貴州師範學院在“走出去”與“請進來”中,推動全省大中小學思政課一體化建設形成良性互動。
該校通過健全工作機制,促進全省思政資源整合;以“思政黔行”特色品牌引領開展集體備課、“大思政課”實踐教學等活動100余場次;報送的“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多彩貴州新畫卷裏的思政課”“遵義會議精神永放光芒”網絡教學資源,進入“全國高校思政課教學展示”平台。
近年來,該校與全省10家成員單位一起,緊扣新時代立德樹人工程,在思政教育工作機制、教學資源、品牌建設、育人陣地等方面深化改革創新,積極探索具有貴州特色的工作模式,為貴州構建“大思政”工作格局提供強有力支撐。
從遵義會議會址到貴陽長征文化數字藝術館(紅飄帶),從屯堡古韻到陽明心學,從“村超”激情到“村BA”熱血,從苗寨風情到侗鄉美景……貴州將思政課教學空間拓展到社會生活各領域,將思政育人與紅色文化、傳統文化、民族文化等深度融合,同時借力數字化手段突破傳統教學瓶頸,着力打造更多有形、有感、有趣的“行走的思政課”。(記者 何登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