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週前,在2025貴商發展大會暨粵企入黔産業合作對接會上,深圳盛屯集團有限公司與福泉市簽署合作協議,將新增投資59億元,建設“礦化材一體”磷酸鐵鋰正極材料項目。
投資是拉動經濟增長的“三駕馬車”之一,企業接連用真金白銀加碼項目投資,背後的信心從何而來?
“十四五”規劃即將收官,一則好消息傳來:福泉—甕安千億級磷化工産業園區總産值突破680億元,正穩步向千億級園區邁進。
11月10日,記者走進産業園區,目之所及,項目建設如火如荼,一座座現代化工廠拔地而起。
2021年,盛屯礦業進駐福泉市,投資32億元建設三元電池級新能源材料基地。2024年,該項目建成投産,目前帶動就業1000餘人,預計今年産值達45億元。
此次新增投資布局的“礦化材一體”磷酸鐵鋰正極材料項目,既能以三元材料突破“卡脖子”的高性能材料技術,又能以磷酸鐵鋰産業為相關産業的安全與可持續發展提供關鍵支撐。
“貴州高度重視民營經濟發展,讓廣大投資者在貴州備受尊重、備受關懷。”深圳盛屯集團董事長陳東坦言,“富礦精開”戰略開啟了新一輪高質量發展的機遇期。
投資是當前的需求,也是未來的供給。
一個不容忽視的背景是,黔南州作為全省新能源電池材料産業“一核兩區”布局中“一核”的重要組成部分,緊緊圍繞已探明25.08億噸磷礦資源做文章,正在打造“具有一定全球影響力、全國最為重要的磷係資源精深加工基地”。
項目不等人,發展不等人。2021年以來,福泉—甕安千億級磷化工産業園區已集聚40多個新能源項目,形成從磷礦到正極材料的完整産業鏈,這也為集聚更多優質資源帶來助益。
在甕安,總投資220億元的貴州江山—甕福新材料及電子化學品項目,再次刷新項目建設的“黔南速度”:甕福黃磷項目主體提前46天封頂,江山草甘膦項目提前30天封頂。
據了解,該項目是我省當前新材料及電子化學品項目落地單個體量最大項目,從建設伊始就承載着完善産業布局、優化産業結構的深切期許。
為了加速項目建設,甕安縣成立由縣委、縣政府主要負責同志任雙組長的重大項目建設工作領導小組,建立政企雙方協調會議機制;政企多方主要領導輪流主持召開月度高層會議,分管領導每週組織召開聯席會議,保障項目穩步推進。
甚至連一條鐵路也在為企業“量身改造”。項目不遠處,甕馬鐵路南北延伸線天文站正在施工建設,該站點原設計運能為65萬噸/年,為保障貴州江山—甕福新材料及電子化學品等項目350萬噸/年物流運輸需求,現按照380萬噸/年運能進行擴能改造,擴能後將有效降低企業的物流成本。
採訪中,記者還發現,投資空間不是一個固化的量,而是能在不斷發展中拓展出新的維度。
“通過強強聯合,我們各取所長、補齊所短,在前期項目推進中不斷增強信任度,於是在延鏈補鏈上又催生了新的合作。”貴州甕福江山化工有限責任公司總經理何潤林介紹,項目是磷化工行業少有的工業4.0智慧化工産業園,通過先進技術耦合,將有力推動區域産業轉型升級。
在甕福藍天公司的實驗室裏,為攻克氟回收率50%的瓶頸,研究人員正在着手突破一項新工藝,借鑒“螢石法”構思出一條新路徑,如今這個想法已進入實驗階段,有望帶來新的突破。
從2007年至今,公司的核心産品無水氟化氫迭代到了第七代,連續15年保持産量遞增,連續5年穩居國內市場佔有率前三。展望未來,甕福藍天公司總工程師張楠和他的團隊將目光投向“二次創業”,向下游更高端的領域進軍。
從單個項目落地,到産業鏈集群發展;從優化營商環境,到完善物流網絡,黔南正鉚足幹勁推動新型工業化發展。一個個鮮活的案例證明,只有高標準、高質量抓好項目建設,拼速度、拼産出才有底氣和後勁。
展望“十五五”,黔南州將以“富礦精開”為重要抓手,在育産業、強企業、建平台、推項目、優服務、保安全、強政策等方面持續發力。
在這裡,企業投下的不僅是資金,更是對未來的信心。(記者 劉藍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