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貴陽11月11日電(盧志佳)11月10日,貴州省農業農村廳召開“2025年貴州省高素質農民培育項目政策解讀會”,據介紹,2025年,貴州預計培育高素質農民近2.4萬人,培訓注重將教學場景直接搬到産業發展一線,專業技能課程佔比超70%,實操教學比例不低於四分之三。

解讀會現場。新華網 盧志佳 攝
根據《貴州省2025年高素質農民培育工作實施方案》,2025年全省計劃開設479個培訓班(常規班409個、專題班70個),培育高素質農民23937人,重點覆蓋糧油和重要農産品生産主體、農機手和農業技術服務人員、現代山地特色高效農業經營主體、農村新産業新業態帶頭人、鄉村文化傳承人、鄉村建設和治理人才六類群體。鼓勵50歲以下、初中以上學歷的農民、返鄉大學生、退役軍人報名,優秀學員將納入“頭雁”人才庫重點培養。
貴州省農業農村廳二級巡視員吳宗建在會上介紹,近年來貴州已累計培養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帶頭人、産業技術骨幹超10萬人次。2025年培育工作將緊扣“精準適配”與“山地特色”,通過“産業+群體”雙適配定制課程、“田間課堂”實戰賦能、“培育-服務-跟蹤”閉環保障,讓政策真正貼近農民需求、落地見效。
“不少學員通過‘農業+電商’‘農業+文旅’等模式突破山地限制,讓特色農産品走進全國商超、讓古老村寨煥發新生,更有學員將蠟染、刺繡等非遺技藝融入農村發展。”吳宗建認為,這充分印證了高素質農民是激活鄉村發展動能的“關鍵變量”。
據貴州省農業農村廳農村社會事業促進處負責人胡水介紹,貴州今年的高素質農民培育工作將堅持“田間是課堂、實踐是老師”的培育理念,培育內容採用“模塊化課程+實戰化實訓”模式,依託全省優質農産企業、實踐基地,將教學場景直接搬到産業發展一線,專業技能課程佔比超70%,實操教學比例不低於四分之三,並建立1年期跟蹤服務機制,通過線上線下各不少於2次的精準服務,確保“學得會、用得上、能增收”。
貴州蔬菜集團作為貴州省高素質農民培育的重要實施主體,依託其“從田間到餐桌”的産業布局,開放蔬菜種植、黃牛養殖等示範基地作為“田間課堂”,搭建起了“培訓-實踐-增收”的閉環。貴州蔬菜集團有限公司黨委委員、財務總監李州銀介紹,集團聯合省內外科研院校組建了“專家+骨幹+鄉土人才”師資庫,以“全産業鏈”推動“産學研用”一體化,未來將持續深化“貴品”品牌建設,讓學員“産得好更賣得好”。

貴州師範學院團隊介紹“貴州省高素質農民培育項目管理系統App”。新華網 盧志佳 攝
會上,貴州師範學院團隊介紹了“貴州省高素質農民培育項目管理系統App”。這款App針對學員、執行機構、主管部門三類主體精準賦能,學員可線上報名、查詢實訓基地,退役軍人等群體還設有專屬通道;執行機構能便捷調度師資與場地;主管部門可實時核查培育進度,避免形式化開展。App還精準定位惠水百鳥河實訓基地等本土場地,貼合貴州山地農業實訓需求,切實打通培育服務“最後一公里”。
此次政策解讀會的召開,不僅讓貴州高素質農民培育的“路線圖”更加清晰,更凝聚了政府、企業、媒體與農民的多方合力。未來,隨着一批批新農人的成長,貴州的山地間將綻放更多“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的生動圖景,為鄉村振興注入源源不斷的人才動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