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華錦鋁業俯瞰。清鎮市融媒體中心供圖
【特寫鏡頭】
10月31日,清鎮市經開區,貴州華錦鋁業有限公司的生産線24小時不停運轉。
在這家省內最大的氧化鋁生産企業裏,經過機械化破碎、研磨,管道化溶出、沉降槽固液分離、分解槽分解、循環流化床焙燒等自動化程序輾轉,一車車鋁土礦被製成氧化鋁産品,從運輸到包裝全流程實現自動化、智能化。
設備保障中心經理龍見熙正在進行設備抽查。來到循環水泵設備旁,他俯身貼耳聆聽設備運轉情況,在巡檢記錄本上仔細記錄。
氧化鋁是下游電解鋁的直接原料,是鋁産業鏈中的關鍵一環。
今年52歲的龍見熙説,自己在氧化鋁企業幹了近30年,從一線技術員到車間主管,再到華錦鋁業設備保障中心負責人,他也成了貴州鋁工業綠色低碳轉型發展的參與者、見證者。
“我所在的企業建於1958年,多年來使用的是較傳統的生産工藝,對比現在的華錦鋁業,氧化鋁産業已經實現突飛猛進的發展。”龍見熙説。
龍見熙説,以前的氧化鋁生産系統,需要數千台設備同步作業,能耗居高不下、生産效率低下。
近年來,華錦鋁業先後實施節能減排技術創新改造20余項,包括系統配電室降溫設備節能改造項目、循環水泵節能改造項目、取料機技術改造、節能降耗升級改造項目等,生産能耗大幅降低。
【用數據説話】
“十四五”以來,鋁業加快綠色低碳轉型步伐,面對清鎮市鋁土礦含硫高的特點,華錦鋁業創新改進工藝,應用新型在線脫硫技術,加大設備更新,基本實現了設備大型化、集約化、智能化的目標,降低能耗的同時,避免硫化物污染。2024年底,華錦鋁業還投産了一條年産50噸金屬鎵的生産線,綜合利用鋁土礦中的稀有金屬鎵。
從一片槳葉的改造,到整個生産流程智能化控制體系建設,華錦鋁業累計獲得60余項專利。每噸氧化鋁電耗已從投産之初的223.6千瓦時降低至196.43千瓦時。今年最低紀錄為每噸氧化鋁電耗190.25千瓦時,創歷史新低。
2022年,貴陽市科技局在貴州華錦鋁業掛牌了貴陽市赤泥綜合利用研究院,加大産學研力度,推動赤泥“變廢為寶”。該公司與貴州大學、貴州師範大學等學校合作,進行了赤泥改良土壤相關試驗研究。今年上半年,外運赤泥764噸用於高速公路煤礦採空區試充填試驗,實現赤泥綜合利用新突破。
“鋁”獲新生,變鋁為綠。華錦鋁業的綠色變革正是貴州礦業綠色低碳轉型的一個生動縮影。清鎮市以“富礦精開”為關鍵抓手,積極應用數智技術、綠色技術,鼓勵鋁工業創新發展,加快綠色轉型步伐,基本構建從鋁土礦到再生鋁的完整鏈條。同步推進綠色勘查開採,14家礦山納入省級綠色礦山創建名錄,其中1家躋身國家級綠色礦山行列。累計完成鋁土礦山生態修復面積1.5萬畝,持續推動礦山生態功能恢復與土地資源高效利用。
【站在新起點】
礦産資源是不可再生資源,綠色是永續發展的必由之路。
赤泥,一種呈棕紅色的鹼性廢渣,是氧化鋁生産中的最大固廢。清鎮市將聚焦赤泥綜合利用、工業固廢處理、節能節水等關鍵領域,推動龍頭企業與高職院校共建研發平台,目前,華錦鋁業擬將赤泥應用於正在建設的貴安高速復線項目中的部分服務區人行道地磚、護坡磚等具體場景中。
結合“富礦精開”,加速低品位礦利用、鋁精深加工、工業節能低耗等技術成果轉化。圍繞高能耗産業全鏈條綠色化轉型,産業鏈能耗強度降低5%以上。推動鋁産業發展的同時,強化“邊開採、邊治理”措施,實現礦山環境保護與可持續發展。(記者 金秋時 彭林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