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創新成為貴州高質量發展強勁引擎-新華網
新華網 > 貴州 > 正文
2025 11/04 09:13:26
來源:貴州日報

科技創新成為貴州高質量發展強勁引擎

字體:

  貴州磷化集團磷石膏分解制硫酸聯産水泥裝置“1468”項目。(受訪單位供圖)

  貴州翰凱斯智能技術有限公司生産車間。(受訪單位供圖)

  六盤水師範學院教授孔德順(右四)帶領團隊開展技術攻關。(受訪單位供圖)

  貴安新區威邁爾科技有限公司生産車間。(受訪單位供圖)

  10月28日,貴州翰凱斯智能技術有限公司傳來好消息:其位於浙江湖州的數字製造工廠正式投産。這是翰凱斯在全球布局的第三座智能製造工廠,標誌着翰凱斯從“貴陽研發”走向“全球製造”的戰略藍圖進一步落地。

  翰凱斯成立於2017年,是全球城市機器人領域的開創者。目前,其RoboBus、RoboShop、RoboSweep等核心産品已遠銷30個國家和地區。“公司已形成‘貴陽研發、湖州量産、海外交付、全球推廣’的成熟體系。”貴州翰凱斯智能技術有限公司創始人喻川&&,“未來,我們希望讓更多國家和地區的用戶體驗貴州自主研發的無人小巴,使‘中國智造’的出行方案成為全球城市中一道亮麗的風景線。”

  創新“勢能”不斷轉化為經濟“動能”。據省統計局數據,今年前三季度,全省高技術産業投資佔全部投資的比重達10.0%,比上年同期提高0.9個百分點;規模以上高技術製造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8.1%,高於規模以上工業10.8個百分點。

  科技創新正成為引領高質量發展的最強引擎。黨的二十屆四中全會提出,加快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引領發展新質生産力。近年來,貴州把堅持高質量發展作為新時代的硬道理,堅定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加快培育和發展新質生産力,推動科技創新這一“關鍵變量”持續轉化為高質量發展的“最大增量”。

  聚焦“四個面向” 加大創新供給

  “航空用大型複雜機匣整體精鑄成形關鍵共性技術研發與應用”成果批量化應用於高溫合金、鈦合金等大型複雜機匣精密鑄件生産,助推企業實現銷售收入10.06億元;“煤礦岩巷全斷面掘進機關鍵技術及應用”成果在貴能集團、平寶煤業等企業應用後,近三年産品實現新增銷售收入20.54億元,助力煤礦新增産煤量240萬噸/年;“油菜小孢子培養關鍵技術及高産高油品種選育及應用”成果推廣規模近1000萬畝,新增産值9.73億元……

  近年來,貴州積極引導廣大科研人員聚焦“四個面向”加速科技創新和關鍵技術攻關,不斷加大創新供給,為全省高質量發展提供了有力科技支撐。

  面向世界科技前沿,中國科學院地球化學研究所牽頭完成的“月球地質演化與數字地質圖研編”,編制了世界最高精度全月地質圖,成為我國探月工程的標誌性成果。

  面向經濟主戰場,省農科院油菜所自主育成的全國含油率最高的隱性核不育三係雜交油菜新品種——“油研2020”,把油菜含油量提升近10個百分點,含油量高達52.34%,引領了我國油菜新一輪高含油品種育種。

  面向國家重大需求,位於貴州大山深處的“中國天眼”(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FAST)發現的脈衝星數量達到1152顆,遠超同一時期國際上其他望遠鏡發現脈衝星數量的總和。

  面向人民生命健康,遵義醫科大學牽頭研發的脊柱退行性疾病及創傷微創治療創新技術,突破傳統內鏡手術禁區,將內鏡技術應用於治療各種複雜、疑難脊柱退行性疾病,為廣大脊柱退行性疾病患者減輕了痛苦,帶來了福音。

  高水平科技供給有力賦能産業高質量發展。以2022年度和2023年度貴州省科學技術獎獲獎成果為例,獲獎成果廣泛應用於全省“六大産業基地”“富礦精開”等領域,産生明顯經濟效益。據不完全統計,2022年度和2023年度獲獎成果實現直接經濟效益超過200億元,帶動間接經濟效益超過300億元。

  推動深度融合 加速成果轉化

  “創新力”轉變為“生産力”,關鍵在於推動科技創新和産業創新的深度融合。

  過濾、檢測、配比、混合……10月底,在貴州興鋰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生産車間,通過一系列工序,鋰電池電解液成品走下生産線,銷往全國各地。

  兩年前,貴州興鋰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成功轉化“一種電解液添加劑配方”成果,新建起一條年産5000噸電解液的生産線,加速了興鋰新能源的發展進度。

  在位於六盤水高新開發區的貴州華耀研究院集團有限責任公司,一項“煤矸石製備聚合鋁鐵聯産白炭黑”技術成果的轉化應用,使長期被視為工業廢棄物的煤矸石實現資源化利用。該技術由六盤水師範學院轉讓,總金額達5500萬元。據測算,不計設備損耗及其他不可預見成本,利用新技術處理1噸煤矸石,可獲聚合鋁鐵和白炭黑各0.4噸,理論上可獲利約1000元,有效提高了六盤水市煤矸石資源化利用水平。

  科技成果轉化是推動科技創新的關鍵環節。近年來,圍繞科技成果轉化體系中長期存在的痛點堵點問題,貴州深化科技成果轉化機制改革,充分激發市場在創新要素配置和科技成果轉化中的決定性作用,推動更多科技成果加速向現實生産力轉化。

  數據顯示,2024年,全省登記技術合同15236項,比上年增長32.1%;技術合同成交金額615.82億元,增長25.4%。

  企業唱主角 激活創新主體活力

  11月1日,貴安新區威邁爾科技有限公司生産車間內,一台&&産完成的潛伏式機器人正在進行出廠前的性能測試。該系列機器人運用自研的3D視覺感知技術,可自主完成導航、避障、對接等動作,精準地將零部件運送至指定工位。

  自去年底落戶貴安新區後,威邁爾科技有限公司僅用3個月就實現從首台機器人下線到四條智能生産線全線投産。目前,該公司累計生産潛伏式機器人超1000&,累計工業産值4000萬元,産品廣泛應用於3C、光伏、汽車、電池、包裝等行業。

  8月底,貴州磷化集團正式對外發布磷石膏産業化利用最新成果——高品質無水石膏,該集團投建的全球最大磷石膏循環利用裝置也憑藉這一新品“原料”升級,實現整體運行的迭代。

  “使用無水石膏替代傳統二水石膏,可直接減少19%的結晶水,降低烘乾能耗,僅此一項,每噸成本就下降約30元。”貴州磷化集團旗下甕福化工公司磷石膏分解運行部相關負責人介紹,除了烘乾成本,關鍵工藝操作頻次下降70%、關鍵指標波動偏差減小30%以上。

  企業作為科技創新最活躍的主體,其創新活力與能力直接關係到區域乃至國家創新體系的效能。近年來,貴州不斷優化創新資源配置,推動各類創新要素向企業集聚,提升企業科技創新活力和能力,助推企業成為新質生産力加快形成的主力軍。今年前三季度,全省高技術産業投資增長11.5%,其中,高技術製造業投資增長13.9%、高技術服務業投資增長9.5%。

  接下來,貴州將持續實施企業研發活動扶持計劃,完善科技型企業梯次培育機制,推動形成“科技研發由企業出題、創新平台為企業服務、科技人才向企業集聚、科研投入向企業傾斜、科技成果鼓勵企業實施轉化、科技資源面向全國引進”的良性創新生態,讓企業在貴州科技創新的大舞&上真正“唱主角”“挑大梁”。(記者 袁航)  

【糾錯】 【責任編輯:周遠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