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貴陽11月3日電(黃勇)2024年以來,一場以“瘦身健體、提質增效”為核心的國企改革在貴陽貴安鋪開,系統推進國有企業市場化轉型,力爭到2026年實現企業數量壓減60%、管理層級大幅優化、全員勞動生産率顯著提升的目標。
貴陽貴安是貴州省經濟發展的核心引擎,截至2024年底共有國有及國有控股企業2095戶,涵蓋市本級、貴安新區、各區(市、縣)及國家級開發區,企業員工總數達6.8萬人,最長法人層級達6級。龐大的企業規模背後,部分國企存在主業不突出、管理效率低、債務風險高等問題。為破解這一困局,貴陽市委、市政府&&《貴陽貴安國有企業改革轉型實施方案》,明確“全部改、全部轉、全部退;減總量、減層級、減人員;強黨建、強監管;分級負責、分類負責、分企負責”的“一改二強三分”改革路徑,以推進國有資産的高效配置,推動從“規模擴張”轉向“質量優先”。
轉型優化激活發展動能
改革的核心在於“激活存量、優化增量”。貴陽貴安以“三個全部”和“三個減少”為抓手,推動國企從“規模導向”向“效率導向”轉變。

物流園蔬菜區。
“三個全部”促轉型,改出市場活力,退出風險隱患。為打破“政企不分”的傳統模式,貴陽貴安對2095戶國企實施“無死角改革”——所有企業納入改革範圍,確保“應改盡改”;根據業務性質分類轉型,承擔公益性項目的“複合類”融資平台轉為公益類國企,市場化業務佔比高的則轉為商業類國企,推動政府融資平台依法壓降轉型。
“三個減少”優結構,瘦身健體,輕裝上陣。通過産權轉讓、無償劃轉、吸收合併等方式,貴陽貴安計劃減少全級次法人戶數1253戶。2024年已減少108戶,2025年計劃再減603戶,截至目前累計完成535戶壓減。在管理層級上,明確市級(含貴安新區)國企不超過3級、區級不超過2級。人員管理方面,嚴控總部規模,市級國企總部部門不超過9個、人員不超過100人,區級不超過7個部門、50人,並建立與全員勞動生産率挂鉤的員額管理制度。
黨建引領強基固本
改革不是簡單的“減法”,更需要“強根基、防風險”。貴陽貴安通過“強黨建”和“強監管”,為國企改革築牢發展“雙保險”。
位於貴陽市修文縣的貴陽農産品物流園,聯接着農産品的“産、購、儲、運、銷”各環節。為方便南來北往拉貨送貨的司機,貴陽農投集團下屬貴農公司整合園區內外資源打造“司機之家”綜合服務陣地,讓司機不光能吃上熱菜熱飯,還可以免費洗衣服、洗熱水澡、運動健身等,“司機之家”已成為一個“溫馨港灣”。物流園還專門組建了“黨員1+N調解隊”幫忙化解跑車遇到的運輸延誤等糾紛,通過搭建機制、訴求收集、化解矛盾等方式,維護當事人的利益,把常年在外奔波的貨車司機“煩心事”辦好辦實,讓他們感受到關懷和溫暖,獲得過往司機廣泛讚譽。物流園作為“基地+加工+流通”三位一體保供穩價模式重要一環,以黨建引領聯動整合基地端、加工端、批發端、零售端等各端力量,深入踐行“雙連雙惠”使命,助力“菜籃子”供給充足、價格穩定,更好惠及城鄉群眾。
據介紹,貴陽貴安在國企領域以“黔進先鋒·貴在行動”為總載體,深入推進“五個一”行動:配強黨組織書記隊伍,今年從中層幹部和業務骨幹中選配41名“領頭雁”,提拔7人、調整3人,儲備597名後備力量;建好黨員隊伍,將從産業工人、高技能人才中發展黨員393名,民主評議優秀黨員2673名;新建打造49個標準化黨員活動陣地,為黨員提供學習交流平台;完善“黨建入章”“雙向進入、交叉任職”領導體制機制,確保黨委發揮“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實”作用。

物流園航拍。
黨建與業務的深度融合更成為改革亮點。貴陽産控集團旗下企業貴州輪胎股份有限公司,把支部建在生産一線,在生産一線設立黨員示範機&,以組織力服務發展新質生産力,推動黨建深度融入智能製造、綠色低碳、精益管理全過程,確保了高科技、高效能和高質量。今年1月,貴州輪胎成功入選世界經濟論壇公布的2025年度“燈塔工廠”名單。由世界經濟論壇評選的“燈塔工廠”代表着當今全球製造業領域智能製造和數字化最高水平的榮譽,貴州輪胎是國內輪胎行業首家獲此殊榮的企業,也是貴州唯一一家“燈塔工廠”。
貴陽市農投集團則堅持以“黨建鏈”帶動“産業鏈”,紮實推進産業鏈上黨的建設,以黨建引領高質量發展。2024年貴陽市農投集團在《2024中國農業企業500強》中躍升至第71位,較2021年首次進入時的第343位躍升了272位;在2024年貴州百強企業中位列第22位;今年8月,貴陽市農投集團還獲得2024年度貴州省“改革先鋒隊”表彰。貴陽市農投集團把黨建融入企業生産經營、改革發展方方面面,成為黨建引領發展的典型案例。

現代種業楠木渡蔬菜種繁中心。
監管創新雙輪驅動
強監管,管人管錢管事,守住風險底線。在“人”的管理上,貴陽貴安推行市場化用人機制:國有獨資、控股企業董事長未經出資人同意不得兼任經理,董事會實現“應建盡建”且外部董事佔多數;中層幹部崗位設置嚴格審核,嚴禁超職數配備;管理人員通過競爭上崗,末等調整和不勝任退出成為常態,形成“能者上、庸者下”的鮮明導向。同時,拉開國企之間、內部子企業之間、同職級人員的薪酬差距,通過基本薪酬與績效激勵結合,充分調動幹部職工積極性。
在“錢”的管理上,制定全面預算管理、融資擔保及資金出借辦法,推動企業建設司庫和業財一體化系統。貴安新區發展集團試點“業財一體化”系統,通過智能識別、稽核和管控技術,實現資金使用與審批條件全流程自動化匹配,有效防範財務風險。此外,開展礦産、旅游、數據等資源摸底,將優質資源注入國企;統籌市縣兩級資産納入“國資雲”平台,提升管理效能。

刺梨灌裝分裝線上員工在進行成品分裝工作。
在“重大事項”管理上,明確市級企業主業不超過3個、培育業務不超過1個,區級企業主業不超過2個、培育業務不超過1個;圍繞新型工業化、新型城鎮化、農業現代化、旅游産業化和“數字活市、生態立市、人才興市”戰略,優化重組貴陽産控集團、市大數據公司等10余家專業化集團;強化出資人監督與紀檢監察、審計等監督的銜接,建立投融資管理機制,並將國企改革納入年度高質量發展考核。
市交通運營集團針對道路公交、軌道交通、市域鐵路運營中存在的“三張皮”問題,對集團部門設置、部門職責及人員配置進行優化調整,強化公交、地鐵、市域鐵路的人員交叉任職,推動“管理、規劃、運營、服務、宣傳”等5個融合,實現“大公共交通”領域的運營調度、行車監管、數據歸口、客運服務上的全面統籌、指導,累計完成10批次公交線路調整,軌道交通全線網93個車站與道路公交100%接駁,不斷深化“三張網”融合工作。市水務環境集團聚焦數字化賦能資金管理,持續優化集團資金管理平台,充分發揮資金規模優勢,初步實現與結算銀行的直聯可視功能,提升整體資金運作效率,有效降低操作風險。

現代種業楠木渡蔬菜種繁中心産業工人。
截至目前,貴陽貴安國企改革初見階段性成效:企業數量從2095戶精簡至1560戶,超層級企業減少349戶,黨建引領作用顯著增強,監管體系日益完善。貴陽市國資委相關負責人&&,下一步通過資源注入、資産盤活等方式增強企業“造血能力”;同時優化考核機制,推動薪酬分配向關鍵崗位和一線員工傾斜,進一步激發企業內生動力。
貴州省社科院研究員李華紅認為,貴陽貴安的國企改革有三大特點。一是堅持了“問題導向”。直面部分國企存在的機構臃腫、主業不突出、管理效率低、債務風險高、市場反應遲緩等沉疴舊疾,更好地適應了高質量發展要求。二是“路徑清晰”。通過市場轉型、層級壓縮、優化布局、黨建引領、監管創新等方式,不僅讓企業“瘦身健體”“輕裝上陣”,而且還實現了“提質增效”目的,進一步提升其核心競爭力與盈利能力。三是“意義重大”。此次改革是貴陽貴安國企實現“自我進化”的關鍵一步,既解決了歷史遺留問題,又為未來發展騰出了空間,有效激發了企業內生活力與發展動力;更重要的是,機體健康的國企還將成為貴陽貴安經濟增長的“穩定器”與“助推器”,更好地服務區域經濟甚至是貴州省的經濟發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