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民族大學:走好“民族+”融合創新辦學路-新華網
新華網 > 貴州 > 正文
2025 10/31 12:03:39
來源:貴州日報

貴州民族大學:走好“民族+”融合創新辦學路

字體:

貴州民族大學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為主線

走好“民族+”融合創新辦學路

  10月29日至30日,第16屆海峽兩岸暨港澳地區藝術論壇上,貴州民族大學打造的“非遺・黔承”民族工藝美術作品展成為論壇亮點。展覽上,該校畢業生以“新生代非物質文化遺産代表性傳承人+設計師”雙重身份,將苗繡紋樣巧妙融入現代飾品設計,把銀飾技藝轉化為手袋、絲巾等文創産品,引得參會嘉賓紛紛駐足欣賞、愛不釋手,成為學校教學成果落地轉化的鮮活案例。

  如果説深耕非遺傳承是“軟實力”,科技賦能磷礦開發就是“硬支撐”。

  聚焦磷礦綠色資源化利用、礦産資源高效開發,貴州民族大學聯合北京大學與貴州磷化集團,成立北京大學·貴州民族大學·貴州磷化集團“富礦精開”聯合創新實驗室。目前,實驗室已獲批省重大專項、科技部中央引導地方科技發展項目等各類項目14項,合作經費超3000萬元,相關成果已進入中試驗證階段,未來有望撬動相關領域千億級項目升級,為磷化工企業轉向新能源賽道注入硬核科技動力。

  “十四五”時期,貴州民族大學實現了“一校一址”辦學、獲批博士學位授予權單位、躋身教育部推免資格高校行列。獲評全國文明校園,首批實現教師黨支部書記“雙帶頭人”全覆蓋,榮獲黨中央、國務院“全國民族團結進步模範集體”表彰,社會學、應用物理學、民族學等12個專業獲批國家級一流專業,獲批《貴州少數民族音樂》等國家級一流課程11門。

  回首過往,這些成績是貴州民族大學立足實際,把握關鍵的發展機遇,在學科建設、人才培養、科研創新等多個方面都取得了歷史性的突破。面向未來,貴州高質量發展對特色人才培養、科技創新供給、文化傳承創新提出更高要求。在中國共産黨貴州民族大學第三次黨員代表大會上,學校為新發展階段繪就了新的藍圖——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為主線,堅持主線立綱明路徑、人才聚勢築根基、學科融創強特色、數治賦能促革新,奮力建設特色鮮明的高水平現代化綜合大學。

  “‘民族大學’是最厚重的歷史積澱與核心特色,是需持續擦亮的品牌標識,要不斷增強辨識度和影響力。”貴州民族大學黨委書記呂國富説。

  呂國富&&,未來,在主線立綱方面,將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主線貫穿學校工作全過程,持續擦亮辦學底色,深化理工人文學科融合發展,培養具有人文素養、科學精神、家國情懷的高素質人才。

  在人才聚勢方面,聚焦戰略急需,超常規引育領軍拔尖人才,加速推動人才結構優化與能級躍升。營造真正懂才、愛才、用才的發展生態,讓人才的創新力、創造力成為推動學校高質量發展的內驅力。

  在學科融創方面,打破學科壁壘,促進基礎與應用交叉,應用與應用交叉,深化産學研用,打造一流學科平台,讓學科建設成為匯聚人才的強磁場、産出成果的新高地、服務社會的主樞紐。

  在數治賦能方面,充分運用人工智能、大數據等新一代信息技術,推動決策科學化、管理精細化、服務人性化、防控精準化,賦能教育教學變革。

  貴州民族大學校長、黨委副書記吳一文&&,該校還將深入實施鑄魂育人固本工程、人才聚勢攀登工程、科技創新策源工程、數治保障跨越工程、産教融合聚鏈工程、開放發展升維工程等“六大”重點工程,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擦亮辦學底色,以打造高水平人才隊伍激發創新活力,以學科建設帶動科研創新服務社會發展,以數智化賦能推進學校治理體系優化升級,以高水平對外開放增強拓展合作空間,奮力建成特色鮮明的高水平現代化綜合大學。(記者 何登成 陳陽)

【糾錯】 【責任編輯:吳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