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水河畔,千年酒香氤氳。
重陽臨近,一年一度的“重陽下沙”即將開啟,首屆赤水河論壇也將於10月28日至29日在茅&鎮舉行。
論壇由新華社中國經濟信息社與中國茅&&合發起,以“天地位育”為主題,邀全球酒業共探“人與自然、産業與文明”的和諧共生。
奔流於黔北大地的赤水河,為何能成為全球酒業矚目的獨特符號?
自然基因:河流密碼成就“天人共釀”
赤水河不僅見證“四渡赤水”的紅色傳奇,更憑藉獨特氣候與優良水質,孕育出以茅&酒為代表的中國名酒。
重陽時節雨季退去,河水水質達全年最佳,“重陽下沙”將如期啟動——茅&匠人以赤水河水潤透當地紅纓子糯高粱,經蒸煮、攤涼、發酵開啟釀造季,這正是“天人共釀”的千年傳承:河流節律、高粱成熟與微生物群落協同發力。
河谷紅纓子糯高粱皮厚耐蒸煮,是醬酒理想原料。茅&科研團隊已鑒定出釀造環境中的1946種微生物,它們隨河風融入釀造,成就白酒極致風味,這是“離開茅&鎮釀不出茅&酒”的關鍵。赤水河更構建“生態—作物—釀造—生態”閉環:酒糟還田養高粱,高粱種植涵養水土,水土培育微生物,形成“水、土、氣、微”動態平衡,為“天地位育”哲學奠定現實根基。
産業價值:河谷崛起世界級産業集群
赤水河串聯起茅&、習酒、郎酒等組成的世界級醬酒産業帶,聚集中國醬香白酒六成産能。
作為“中國酒都”,仁懷市近900家酒企構建起從種植到文旅電商的完整産業鏈,帶動就業超30萬人。2024年,仁懷規模白酒工業總産值達1157.1億元,同比增長10.69%,成為貴州白酒核心支柱與全國重要白酒生産基地的有力支撐。
繁榮背後是貴州“産業共生”的智慧實踐:種植端,建標準化基地,保障紅纓子高粱品質,帶動沿岸近20萬戶農民增收;釀造端,茅&打造“智慧工廠”實時監測發酵參數,推動傳統工藝與數字化融合;品牌端,立法保護産區環境,“赤水河谷·中國醬香”區域品牌享譽全球。
赤水河論壇響應貴州“打造世界級醬香白酒産業基地核心區”戰略,將永久落址茅&鎮,今年還將通過“名酒+文化”“名酒+時尚”“名酒+美食”等活動,推動産業從“賣酒” 向“賣生活方式”轉變,助力貴州白酒高質量發展。
文明對話:“天地位育”引領共生之道
“致中和,天地位焉,萬物育焉”。源於《中庸》的“天地位育”是首屆赤水河論壇核心——“天地位”即尊重自然規律與傳統技藝,“萬物育”則推動産業可持續與經濟社會協調發展。
面對全球酒業同質化、消費代際斷層等問題,赤水河流域提供了“解題範式”。
論壇以“主論壇+專題論壇+特色活動”展開:主論壇匯聚全球酒業領袖,啟動“世界酒業高質量發展促進行動”,發布《國際名酒赤水河宣言》,同步推出中英文版《中外名酒發展指數報告(2025)》與《世界醬香白酒核心産區(貴州・仁懷)可持續發展ESG報告》;三大專題論壇分別聚焦“Z世代”消費、中西酒文化共融、酒業數字化轉型,直擊行業痛點。
對貴州而言,論壇是産業高質量發展與文化輸出的關鍵一步;對世界而言,它搭建起跨越國界的橋梁,中國白酒“天人共釀”的古老智慧,正為全球酒業可持續發展提供中國啟示。(記者 李勳 周清 徐思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