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五”,我們這樣幹丨“邊旮吊”小村打造上市企業-新華網
新華網 > 貴州 > 正文
2025 10/27 16:15:39
來源:貴州日報

“十五五”,我們這樣幹丨“邊旮吊”小村打造上市企業

字體:

  周寨村黨支部書記、貴州佳裏佳農業發展有限公司董事長張誠在公司産品展示中心查看産品。受訪者供圖

  【機會在這裡】

  黨的二十屆四中全會提出,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紮實推進鄉村全面振興。要提升農業綜合生産能力和質量效益,推進宜居宜業和美鄉村建設,提高強農惠農富農政策效能。

  周寨村

  紅薯産業高質量發展的機會,是全鏈條生産。強科技提品質造品牌,帶動更多農戶參與紅薯生態産業發展,穩增收能致富。

  村集體經濟實現壯大的機會,是農旅融合發展。依託紅薯産業、宣傳紅薯文化,不僅組組有産業、戶戶有收入,還要吸引廣大客商、游客見證周寨村的成長。

  【此刻的我們】

  “告訴大家一個好消息:今年前三季度,村裏集體産業集群綜合産值超2000萬元,村企銷售額超6.3億元,正全力衝刺10億元大關……”

  10月24日上午,銅仁市思南縣三道水鄉周寨村黨支部大會上,黨支部書記張誠話音剛落,村委會主任王勇便接過話茬:“照這勢頭,今年我們又要蟬聯思南‘首富村’啰!”現場一片歡笑聲。

  就在去年,周寨村憑藉一組“抗打”的數據新晉成為思南縣“首富村”:村企銷售額7.13億元、村集體經濟純收入498.53萬元、村集體經營性固定資産1580萬元、村民人均年收入超2.8萬元。

  而此前,這個地處思南、石阡、印江三地交界處的“邊旮吊”小村,曾是縣裏掛號的“後進村”,面臨三個老大難:村幹部帶着村民做産業屢戰屢敗;村民追着幹部“討債”不敢照面;村民紛紛外出謀生,村子愈發凋敝。

  乘着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的政策東風,2018年,通過雁歸興貴計劃,村裏引進春暉使者張誠返鄉創業。

  挖泥巴、種紅薯、建工廠、搞電商、做研發……張誠與村民一道在逼仄的大山裏,成立貴州佳裏佳農業發展有限公司,註冊“陳薯”酸辣粉品牌,發展育苗育種、種植、研發、銷售一體化的紅薯全産業鏈。

  上下一心,乘風借力,五年來,周寨村的每一步,都踏在時代發展的鼓點上,村企銷售額一年賽過一年:2020年700余萬元、2021年2000余萬元、2022年超1.2億元、2023年超3億元、2024年超7.13億元。連續翻倍增長,成長為貴州最大的紅薯粉加工廠。

  如今的周寨村,已蛻變為鄉村特色産業超億元村、全國“一村一品”示範村鎮、全國鄉村治理示範村,用實幹贏得“國字號”榮譽,更托舉起村民穩穩的幸福。“現在生活好過了,接下來的五年,我們要把村裏的公司做大做強,爭取把它打造上市。”張誠説。

  走進周寨,處處涌動振興活力:

  ——産業鏈條持續延伸。産業集群規模擴大,上下游鏈條拉長,工藝設備提質增效,紅薯産業科研項目成果纍纍;

  ——村民共享發展紅利。小村企帶動市內外種植紅薯超12萬畝,大學生、農民、農技員,紛紛變身職業工人、種植大戶、電商主播,超3萬人參與産業發展增收;

  ——村幹部追着村民“跑”。村裏發放村級“福利大禮包”,新農合、生育津貼、孝心基金、獎助學金,晚托班、老年食堂,一個都不能少;

  ——幸福周寨的故事越傳越遠。周寨村通過抖音直播間開每月村民大會,惠民政策傳達、村情謀劃發展、事事有落實有回應,每次都吸引全國數十萬人次旁聽,與時俱進的貼心舉措提升基層治理效度,獲得眾多網友點讚。

  【未來5年這樣幹】

  小村企的新目標

  “‘十五五’即將起航,這是一個新的起點,裏面藏滿了發展新機遇。我們正認真規劃村裏和企業新的五年計劃。”張誠信心滿滿:

  關於公司,繼續加強科技研發、品質提升、品牌打造,帶動訂單紅薯種植面積達20萬畝,年銷售額計劃達20億元,爭取實現達到上市公司標準的願望。

  關於村裏,繼續深入壯大村集體經濟,建成現代化標準的紅薯育種育苗基地;建成10個村播中心,帶動農旅融合發展;要繼續完善村裏的基礎設施,建設老年活動中心,開展文娛活動和愛心活動,創造鄉村優質生活空間,推進宜居宜業和美鄉村建設,提升村民幸福指數,“幸福周寨”的日子越過越紅火。(記者 吳採麗)

【糾錯】 【責任編輯:吳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