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科技創新為強大動能推動高質量發展再上新&階
——黨的二十屆四中全會精神在貴州各界引起熱烈反響
10月20日至23日,黨的二十屆四中全會在北京舉行。全會提出,加快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引領發展新質生産力。抓住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産業變革歷史機遇,統籌教育強國、科技強國、人才強國建設,提升國家創新體系整體效能,全面增強自主創新能力,搶佔科技發展制高點,不斷催生新質生産力。要加強原始創新和關鍵核心技術攻關,推動科技創新和産業創新深度融合,一體推進教育科技人才發展,深入推進數字中國建設。
黨的二十屆四中全會精神在全省各界引起熱烈反響。大家深受鼓舞,倍感振奮,紛紛&&將堅決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全會精神上來,深刻領會“加快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引領發展新質生産力”的核心要求,錨定航向、接續奮鬥,為實現“十五五”規劃、譜寫中國式現代化新篇章貢獻力量。
貴州省科學技術廳黨組書記楊引明&&,將聚焦全省高質量發展大局,強化戰略謀劃和頂層設計。一是促進創新資源向發展新質生産力聚集,圍繞重點産業和前沿領域,加強科技創新多元化投入,統籌戰略科技力量,布局建設高能級科技創新平台,提升創新體系整體效能。二是加快推動科技創新與産業創新深度融合,強化企業科技創新主體地位,優化重構科技攻關組織體系,加強關鍵核心技術攻關,集中力量突破一批産業技術瓶頸,支撐貴州特色現代化産業體系發展。三是深化科技體制改革,完善科技政策、科技資源平台、重大科技任務、區域創新統籌機制,健全科技評價和激勵機制,着力破解科技成果轉化體制機制障礙,營造一流創新生態,讓創新源泉充分涌現。
“全省科技系統將勇擔使命,銳意進取,切實把全會精神轉化為推動科技創新的生動實踐,為譜寫中國式現代化貴州篇章貢獻強勁科技動能。”楊引明説。
“黨的二十屆四中全會發出了乘勢而上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建設的壯闊宣言,是一次謀劃新藍圖,開創新局面的歷史性盛會。習近平總書記所作的報告高屋建瓴、思想深邃、鼓舞人心。”貴州大學黨委書記楊未説。
楊未&&,貴州大學將把學習宣傳貫徹全會精神作為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最重要的政治任務,把學習貫徹全會精神與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在貴州考察時的重要講話精神結合起來,深刻理解教育強國、科技強國、人才強國建設的重大意義,深刻把握教育的政治屬性、人民屬性、戰略屬性,加強與教育強國建設規劃綱要對標、與教育強國三年行動計劃銜接,聚焦國家戰略與貴州發展所需,謀劃好“十五五”規劃,深入實施“黨建引領示範工程”“立德樹人厚植工程”“科研創新躍升工程”“引育留用聚才工程”等重要任務,一體推進教育科技人才發展,在教育強國建設中彰顯新擔當、體現新作為。
貴州省材料産業技術研究院成果轉化與技術服務中心副主任武曉説,全會突出了科技創新的引領作用,特別是“加快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引領發展新質生産力”的戰略部署,充分體現了黨中央對科技創新的高度重視和寄予的殷切期望,指引我們以更強的大局觀和使命感,認識和踐行自身職責擔當。
她&&,作為先進材料研究和轉化的一線科技工作者,將與團隊一道腳踏實地,把全會部署轉化為具體行動,努力打破壁壘、打通鏈條,把實驗室當作車間,把産業技術需求作為課題,開展有組織的研發和成果轉化,讓科技創新在真實産業場景中“跑通”“跑快”“跑遠”,使科技成果不斷從書架走向貨架,從樣品變成産品,從技術轉為産業,為加快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建設世界科技強國貢獻實幹力量。
“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不僅是國家戰略,更是我們基層科技服務企業的使命所在。我們將堅決貫徹落實全會精神,聚焦主責主業,持續深化算力産業布局。”貴安新區科創産業發展有限公司執行董事、總經理李悲鴻説。
對於未來,李悲鴻思路明確:一是持續夯實算力基礎設施“硬底座”,優化包括“數盾”安全體系在內的核心能力,在“東數西算”工程中擔當更重角色;二是強化科技自立自強,深化與高校、科研院所的合作,推動算力調度、應用管理等關鍵技術的自主研發與迭代,提升核心競爭力;三是大力拓展算力應用生態,推動算力服務從傳統的影視渲染,向智能製造、生物醫藥、金融科技等更廣闊的生産性服務業領域滲透,直接賦能實體經濟轉型升級;四是構築人才高地,通過校企合作、“訂單式”培養等模式,持續為貴州數字經濟發展輸送高質量專業人才,實現“人才基建”與“算力基建”同頻共振。
“當前新一輪科技革命與産業變革加速演進,科技創新已成為國際戰略博弈的主要戰場和重塑全球經濟格局的關鍵力量。”貴州一枝梅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肖乾説,作為一家深耕大數據領域的科技企業,深感責任重大,將堅定不移貫徹落實全會精神,加大科研投入,加強核心技術攻關,勇當發展新質生産力的排頭兵。
作為貴州第一家完成深度合成算法備案的民營企業,一枝梅早在2022年就已奠定了大模型訓練基石,並匯集了一支專業團隊。目前,該公司已打造管家婆輝煌智能體APP、微信小程序“魔法畫師”“AI智能體”等産品,幫助企業用戶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佔據優勢。“立足於貴州豐沛的算力資源,我們將繼續秉持‘創新驅動、技術引領’的發展理念,進一步深化多模態品牌服務大模型的應用,推動人工智能技術在更多領域落地,服務全國更多的場景和産業。”肖乾説。(記者 王雨 張凌 袁航 趙旭婉婷 陳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