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1日,盤興高鐵開始運行試驗,貴州“市市通高鐵”進入倒計時。國鐵成都局貴陽機務段動車應急&負責人王昌利忙碌地梳理着盤興高鐵的技術資料,為高鐵開通後的安全運行提供保障。
“還有幾年就退休了,挺懷念當列車司機的日子。”作為第一個將動車開進貴州的司機,王昌利如今的工作重心,已轉移到車間的動車“110”信息&,通過屏幕與電話,為千里之外的動車司機化解行車突發狀況。
貴州高鐵建設的“加速度”映照着西部發展的澎湃動能。“十四五”期間,貴州開通了六安、貴南高鐵,加上即將通車的盤興高鐵,內陸與沿海的時空距離被再次壓縮。
“鐵二代”的王昌利,從小聽着父親講汽笛聲穿透山谷的故事長大。“最開始接觸東風Ⅰ型內燃機車,爬坡速度是每小時30公里,兩年後就是電力機車了,可以達到60至80公里。”王昌利回憶道,“行駛在貴州的山區鐵路上,內燃車上坡十分費力,就像‘老牛拉破車’。”
2007年,王昌利第一次從電視裏看到了日本的新幹線,300公里的時速讓他驚嘆:“居然還有跑得這麼快的火車!”
王昌利真正接觸高鐵,是2012年去北京考動車駕駛證。順利通過動車司機的資質考試後,他加入貴州第一批動車司機隊伍,2014年12月26日,成為貴廣高鐵首發司機。王昌利説,他終於“將動車開進了貴州的苗鄉侗寨”。
“看到銀色長龍在青山綠水間飛馳,眼眶一下子就濕了。”王昌利説,當列車經過黔南州三都自治縣時,沿途百姓自發涌向山頭觀望的場景令他至今難忘。
貴廣高鐵開通後,王昌利還擔任了多條高鐵首發司機。2023年開通的貴南高鐵,成為黔桂兩地首條設計時速達350公里的高鐵。截至今年7月,貴州高速鐵路里程攀升至1808公里。
從“爬”到“跑”再到“飛”,一趟旅程從輾轉數日到朝發夕至。王昌利的記憶裏,列車儀表盤從30km/h到350km/h跳躍的數字記錄着貴州鐵路的變遷。
在貴陽機務段動車運用車間的樓梯間,展示着貴州高鐵發展的重要時刻。高鐵網越織越密,王昌利的高鐵司機同事從五年前的479人增加到現在的753人。
貴州高鐵版圖上,8條線路組成“交通大動脈”,全面融入國家高鐵網,一步步實現“通江達海”。3小時到成渝、4小時至珠三角、8小時去上海……山海坦途,日行千里不是夢。
與此同時,“十四五”期間,貴陽機務段分別於2022年和2023年引進CR300AF、CRH2A模駕設備,進一步提升了本土高鐵司機的培養質量。
“高鐵已成為我們國家亮麗的名片,去年年底,中國自主研製的‘復興號’家族新車型CR450試驗速度已經達到時速450公里,意味着給未來時速400公里運營留出了空間。”面對身旁年輕的司機們,王昌利語重心長地説,閘把雖小,重逾千斤,追求更快的速度,關鍵在於開穩每一公里。(記者 劉力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