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光還未穿透雲霧,梵凈山的石階上已響起來自天南地北游客的腳步聲。山腳的雲舍村,正忙着備菜招待游客的村民姚艷不曾想到,祖輩“靠山吃山、砍樹換錢”的生存方式,已被一場“護綠生金”的變革徹底改寫。
“十四五”以來,銅仁市深入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發展理念,堅持以高質量發展統攬全局,圍繞“四新”“四化”發展生態經濟,奮力爭創綠色發展先行示範區,綠色銅仁現代化建設邁出堅實步伐。
植綠護綠打牢生態底子。目前,全市22個國控、省控斷面水質優良率100%,地表水質量連續三年躋身全國前列;森林覆蓋率提升至66.2%;空氣質量優良率中心城區達97.8%,縣級城市達99.1%。
在全國首創“梵凈生態賬戶”,讓綠水青山可計價、能變現。20萬農戶與企業有了綠色賬戶,貸款餘額超百億元。全省第一張碳票在此交易,第一張“活立木數字資産證”在此誕生。通過建立市級統籌林業碳匯碳票項目開發機制,現已申報林業碳匯中國核證自願減排量(CCER)項目8.7萬畝。&&林票管理辦法,已交易碳匯4554噸。創新設立“生態金融超市”,集中上架全市金融機構綠色信貸産品,運用“生態融資價值指數”評級體系,精準投放綠色生態企業貸款1.1億元。
“十四五”期間,銅仁以“梵天凈土·桃源銅仁”品牌為核心,推動“一圈兩帶三區”建設,促進生態與文化、旅游、體育深度融合,讓黔東山水迸發新的活力。
以梵凈山為樞紐,有機串聯硃砂古鎮的工業記憶、中南門古城的市井煙火與石阡溫泉的康養體驗,打造多條主題鮮明的精品線路。積極融入“黃小西吃晚飯”大環線,聯動湖南鳳凰、張家界等優質資源,共同構建世界級精品旅游黃金線路。
如今,中南門古城、硃砂古鎮、石阡溫泉、烏江畫廊、各區縣星羅棋佈的少數民族村寨串珠成鏈。
同時,充分利用“山、水、路”資源優勢及梵凈山這張世界名片,打造中國公路自行車聯賽(銅仁站)暨環梵凈山公路自行車賽、梵凈山馬拉松賽、梵凈山登山大賽、錦江公開水域游泳大賽等精品IP賽事,讓這座山水之城成為全國體育愛好者嚮往的旅游目的地。
2024年,全市舉辦14場梵凈山馬拉松賽季活動和24季“梵馬”歡樂跑(夜跑)活動,吸引全國各地3萬餘人參加。同時,打造“一人參賽,多人旅游;一日比賽,多日停留”新體旅模式,每年超百萬外地游客因賽事而來。
讓老百姓感受到“生態紅利”的,是家門口的就業崗位與實實在在的收入。江口縣雲舍村67%的勞動力實現本地就業,人均可支配收入突破5萬元;全村農家樂52家,精品民宿42家,曾經外出的務工人,如今紛紛返鄉當老闆。2024年,銅仁接待國內游客人次同比增長14.5%,旅游總花費同比增長15.7%,增速全省第一。如今,銅仁已成為極具生態競爭力城市,更是千千萬萬老百姓能端起“生態碗”、吃上“生態飯”的幸福之地。
綠色銅仁的發展,遠不止於旅游。通過統籌風電、光伏資源市場化配置,同步引進配套上下游企業協同發展。在風能、太陽能資源富集的石阡、松桃、沿河等地,新能源産業鏈悄然布局;全市梵凈抹茶核心基地已達10萬畝,年産抹茶超2000噸,産銷量全國第一、全球第二;鳳凰機場口岸即將開放,德江機場已建成,“一市兩機場”比翼齊飛。
生態食品飲品藥品同樣出新出彩。“梵天凈水、泡茶好水”品牌日益響亮,黃精、天麻等道地中藥材享譽全國,“梵凈抹茶”“陳薯”粉等産品暢銷海內外。生態食品及健康醫藥産業規模持續壯大,規上産值年均增長超10%,預計今年産值將突破70億元。
“十四五”期間,銅仁新探錳礦資源1.04億噸,探明儲量已超8億噸,亞洲第一。秉持資源稟賦,銅仁着力實施“富礦精開”,發展新型功能材料産業集群,推動千億級産業從圖紙走向現實。實施“雙千雙百”行動,全市新能源電池及材料産業産值在全省佔比已達38%,三元前驅體佔全球市場份額的27%,現代能源裝機容量較“十三五”末增長52.9%,在建和已建成裝機容量近千萬千瓦。
“十四五”時期,銅仁獲批設立跨境電子商務綜合試驗區,培育引進跨境電商企業21家,大數據産業園成為全省首批授牌的3個數智産業園之一。目前,全市有國家級綠色園區3個、國家級綠色工廠12家、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5家,全市經濟總量1650億元,綠色經濟佔比達51.2%。
征程萬里風正勁,重任千鈞再揚帆。銅仁已吹響“十五五”新征程的號角,將繼續以“綠色”為底,“發展”為筆,繼續在中國式現代化的進程中,寫下綠色銅仁新答卷。(記者 田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