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繡密·大漆茶具。
以貴州天然大漆為基底,通體呈溫潤深邃的黑色,銀粉罩染後中央勾勒幾何圖形,並融入苗銀紋樣,青藍色螺鈿點綴其間。這件非遺技藝與現代時尚碰撞的茶盞,是貴州財經大學漆跡·大漆藝術工作室榮獲2024中國旅游商品大賽金獎作品——《繡密·大漆茶具》。
貴州財經大學漆跡·大漆藝術工作室,由學校藝術學院環境設計專業教師馮進2022年牽頭成立,工作室位於學校創新創業園內,有成員10餘人。
“我們教學時間集中在每週二下午,這個時段是學校預留給學生開展社團活動、科研實踐或自主學習的時間。”馮進介紹,他不僅在該時段指導學生大漆技藝,還在公共選修課《現代藝術設計鑒賞》中創新教學形式,不定期組織學生來工作室體驗大漆技藝,讓這門古老漆藝在這群“00後”學子手中得到傳承與創新。
制胎、裱布、刮灰、髹漆、打磨、推光……一件大漆工藝品的製作流程有10余道工藝,製作周期通常需要2至3個月。工作室成員吳培凱是貴州財經大學環境設計專業應屆畢業生,她告訴記者,漆藝具備絲綢般光澤、防腐等特點,但由於製作周期長、工藝複雜,十分考驗製作人的耐心,這讓自己在製作過程中找到了內心的寧靜與專注,決定畢業後扎根工作室傳承這門非遺技藝。
大漆技藝在工作室老師與同學們的手口相傳中得到延續,也煥發出了新意。貴州財經大學環境設計專業大三學生陳奕虹向記者展示了她最新製作的《淥波碗》,作品以青藍色的大漆為基底,率性灑上水滴,形成獨特肌理感。“灑水滴是我從肌理畫繪畫方法中得到的靈感,準備再結合925銀、珍珠、水晶等材質,做一些色彩對比度高的首飾。”
“目前,工作室在青雲市集的貴州省美術工藝館設有線下展&,線上在抖音、小紅書、閒魚平台開設‘漆跡再現’賬號,同步展示並銷售茶具、葫蘆、首飾等大漆工藝品,也支持個性化定制。”馮進説,工作室所有收益將直接投入原材料採購與工作室擴建,以持續推動這門非遺技藝的傳承與創新工作。“我們希望通過努力,讓更多人了解並愛上大漆技藝。”(記者 文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