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新質生産力賦能優勢資源綠色化精細化發展——貴州生態經濟開創新格局-新華網
新華網 > 貴州 > 正文
2025 10/21 09:22:00
來源:貴州日報

以新質生産力賦能優勢資源綠色化精細化發展——貴州生態經濟開創新格局

字體:

  站在花江峽谷大橋上,腳下是深達625米的峽谷,雲霧在鋼纜間流動,游客紛紛舉起手機,定格“世界第一高橋”與喀斯特峰叢同框的壯麗畫面。

  “站在雲端上,同時感受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和人類的工程奇蹟,太震撼了!”慕名前來體驗“世界第一高橋”的中外游客紛紛發出由衷讚嘆。

  這座被稱為“橫豎都是世界第一”的超級工程,是貴州交通賦能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賦能生態、賦能文旅深度融合的新場景新地標。

  喀斯特峰叢在縹緲的雲霧間層疊綿延,峽谷深處清澈江水如碧色綢帶蜿蜒穿行,耳畔是亙古的山風,眼中是綠意盎然的生機與鋼鐵巨龍的交響,優美生態與現代工程之壯美在此刻完美交融,令人頓生豪情。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對貴州生態文明建設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囑託貴州“守好發展和生態兩條底線”“努力把生態優勢轉化為發展優勢”。

  殷殷期望,化為行動指南與奮鬥之力——“六大産業基地”貴州製造動能澎湃、世界級旅游目的地貴州風景引客如流、山地特色高效農業貴州風物暢銷市場……

  面對125.8萬座山頭與4697條河流構成的生態資源家底,貴州將“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深植於高質量發展格局,統籌生態保護與經濟發展,以資源綠色化精細化為主要特徵的生態經濟蓬勃發展,新時代綠色發展的“千里江山圖”在17.6萬平方公里的青山碧波間徐徐鋪展。

 傳統産業“生態轉型”

  在黔南州福泉市馬場坪工業園區,全球最大磷石膏分解制硫酸聯産水泥裝置每天高效運轉,兩個長110米、直徑5.5米的紅色回轉窯,串聯起原料、水泥、硫酸三個工段。

  昔日堆積如山的磷石膏,是困擾行業發展的世界性環保難題。貴州磷化集團深入探索和實踐磷石膏無害化處理與綜合利用新技術,投資13.14億元建成“1468”磷石膏無害化處理與綜合利用項目,在全球率先實現千萬噸級磷石膏高值化利用,每年可“吃掉”140萬噸磷石膏、生産60萬噸硫酸和80萬噸水泥。

  貴州煤、磷、鋁、錳等49種礦産資源儲量排在全國前十位。近年來,我省以壯士斷腕的勇氣推動傳統産業向綠色化、精細化、循環化轉型,深入實施“富礦精開”戰略,在“十四五”時期加快建設“新型綜合能源基地”“全國重要的資源精深加工基地”等六大産業基地,着力在“精確探礦、精準配礦、精細開礦、精深用礦”四個關鍵環節下功夫,力求將礦産資源價值“吃幹榨盡”,以最少的資源消耗實現經濟效益、生態效益、社會效益的最大化。

  磷石膏實現三大産業化利用,每年數百萬噸固廢變身綠色增長點;貴州美錦實現“産煤不見煤”,完成一塊煤的“七十二變”産業升級;匯成新材料自主研發生産線,將硫化錳渣轉化為電池用錳材料,暢銷全球市場;黔南州新能源電池材料産業從無到有、由弱變強,僅用了3年多時間,磷係現代化工和新能源電池材料産值規模超500億元,成為全國重要的新能源電池材料生産加工基地,實現了磷由“肥料”變“材料”……

  在“富礦精開”戰略引領下,貴州一批煤化工、磷化工、錳加工、鋁加工等百億、千億級産業集群加速崛起。

  新興産業“深耕精作”

  今年5月,六盤水市氫能示範應用暨貴州美錦華宇煤焦氫二期點火烘爐,全國首&&用氫能機車頭投入試運行,填補了西南地區氫能鐵路貨運交通空白,標誌着六盤水在構建氫能全産業鏈上邁出關鍵一步。

  作為我省乃至長江以南最重要的主焦煤生産基地,六盤水緊扣“富礦精開”戰略導向,以“煤—焦—氫—化”産業鏈延伸為主軸,推動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走活了資源型城市轉型、西部共同富裕、喀斯特地區人與自然和諧共生“三條路子”,成為貴州打造綠色增長新引擎的生動實踐。

  貴州綠色産業以新能源集群“新”布局,讓資源優勢“換道超車”,加快打造契合時代特徵、富有貴州特色、在全國産業格局中具有特殊地位的現代化産業體系。

  依託磷資源優勢,引進寧德時代、比亞迪等龍頭企業,形成新能源電池及材料全産業鏈,成為全國重要的新能源動力電池基地。電動貴州建設同步推進,2024年新能源電池産能達38GWh,新能源汽車年産量達14.4萬輛,千億級産業集群漸次崛起。

  聚焦算力、數據、應用、産業,貴州持續做強做優數字經濟,高質量建設數字經濟發展創新區,深化數智賦能引領支撐社會治理、生活服務、産業升級,成為全國智算資源最多、能力最強的地區之一,創造了數字經濟增速連續9年位居全國前列的佳績。

  産業點滴變化激發貴州經濟質變:2020年至2024年間,貴州地區生産總值從1.78萬億元增長至2.27萬億元,綠色經濟佔GDP的比重由42%提升到48%,“十四五”以來全省規上工業單位增加值能耗累計下降18.9%,綠色發展能級顯著提升。

  綠色發展“多元融合”

  金秋十月,黔東南州黎平縣黃崗村,山間溪流清澈,梯田與木樓相映,禾晾挂滿金黃稻穗,禾倉錯落勾勒出獨特的鄉村畫卷。

  10月17日,聯合國旅游組織第五屆“最佳旅游鄉村”頒獎儀式上,黃崗村成功入選2025年“最佳旅游鄉村”名單,為貴州打造世界級旅游目的地再添一張“世界級名片”。

  近年來,貴州積極發揮自然珍寶、文化瑰寶“兩個寶貝”的作用,堅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圍繞加快打造世界級旅游目的地,聚焦資源、客源、服務三大要素,強化資源要素的精美開發、客源市場的精細拓展、服務水平的精緻提升,持續促成“詩”和“遠方”的雙向奔赴。

  如今,到貴陽看路邊音樂會、到“黃小西吃晚飯”賞世界級山水畫卷,到黔東南感受“村超”“村BA”激情澎湃,在鎮遠古城漫步看碧水如鏡,感受“一半煙火一半詩”的愜意……“山地公園省·多彩貴州風”品牌影響力持續增強放大,成為海內外游客旅游的熱門之選。2024年,全省接待游客人次同比增長10.4%、旅游總花費同比增長13.3%;2025年上半年,全省接待游客人次同比增長8.2%、旅游總花費增長10.6%。

  護好綠水青山,收穫金山銀山。貴州大力拓寬“兩山”轉化路徑,把生態財富變成經濟財富,使“綠水青山”可計量、可交易、可增值,為鄉村振興、百姓增收源源不斷注入綠色動能。

  黔山貴水間,一顆刺梨正講述着生態與經濟共贏的新故事。全省種植規模152萬畝,綜合産值100億元左右,種植面積、加工産能、産品種類佔全國90%以上。通過生態種植固土護綠,完成産業生態化的築基;加工成飲品、零食等走向市場,實現生態産業化的增值。這顆山間野果,既綠了荒山,又富了百姓。

  “貴字號”特色農産品暢銷國內外、“山地公園省”吸引天南海北游客、“碳匯”應用模式不斷拓寬……貴州全方位全過程推行綠色建設、綠色生産、綠色流通、綠色生活等,多點推動“兩山”轉化改革集成和創新突破,以生態之美厚積發展之勢。

  跨越關山千萬重,續寫發展新篇章,貴州正將綿延群山與蜿蜒水系轉化為高質量發展的沃土,用實幹和堅守奮力描繪山清水秀、綠色低碳的“千里江山圖”。(記者 王瑤)

【糾錯】 【責任編輯:吳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