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全國現有電動汽車中,每3輛就有1輛的電池使用了“貴州磷”元素;大灣區“菜籃子”15%以上夏秋蔬菜來自貴州……近年來,越來越多的“貴州造”走向全國各地,離不開全省23.25萬名貨車司機的“跑腿服務”。
據了解,目前,我國的公路貨運佔據貨物運輸的主導地位,貨車司機是新業態新就業群體的重要組成部分。但常年“以車為家”的奔波,讓貨車司機常面臨三餐不定時、運費結算難、奔波艱辛等難題,流動性強、訴求分散的特點,更讓他們常陷入求助無門的困境。
面對貨車司機群體的痛點,我省堅持以黨建引領破解流動難題,不斷擴大貨車司機群體黨的組織覆蓋和工作覆蓋,發揮基層黨組織戰鬥堡壘作用,建立“司機之家”,精準回應訴求,實現應管儘管,用可感可及的關心關愛把貨車司機群體緊緊團結在黨的周圍。
“以前我們遇到貨主拖欠運費,只能扣押貨物,現在給流動黨員黨支部反映,渠道多了,解決問題更順暢了。”貴陽市貨車司機、黨員敖文權的感慨,道出了眾多貨車司機的心聲。
如何織密“流動組織網”,讓“車輪上的勞動者”切實感受到黨組織的溫暖?
我省先後開展兩輪次貨車司機群體黨建試點工作,探索打造“交通紅擎·黔路同心”行業黨建品牌;建立貨車司機&賬,按照“戶籍區域基本相同、運輸路線基本相符、活動區域基本相鄰、業務範圍基本相近”原則,精準建立流動黨員黨支部;形成“3543+N”(組織社工交通“三線聯動”、省市縣鄉村“五級共推”、行業屬地協會平台“四家共建”、流出地運輸線流入地“三地共管”、司機群體訴求“多方共解”)工作體系,建立“司機—司機黨員—流動黨員黨支部—行業黨委—聯席會議”訴求直通機制,落實全流程閉環管理。
如今,這張“流動組織網”已從“建起來”走向“活起來”,成為在路上的暖心港灣。
走進黔南州獨山縣“司機之家”,短暫休憩的司機們有的正將換洗衣物放進洗衣機,有的捧着剛泡好的熱茶……運輸路上的辛勞,在這裡得到紓解。“以前在路上,睏了累了只能在車裏湊合,有了‘司機之家’,我們能踏實睡個好覺、吃口熱飯。”説起這份在路上的“家滋味”,貨車司機曾凱話語裏滿是感激。
貨車司機常年奔波在外,一個能安心歇腳的地方,成了他們最樸實的願望。而“司機之家”恰恰把這份期待變成了觸手可及的日常。
在遵義市匯川區,奔波在外的貨車司機如今有了穩靠的“娘家人”。今年6月,李師傅通過“貨運寶”物流平台承接啤酒運輸訂單,任務完成後,卻因該平台資金凍結,遲遲無法正常提取3200元運費。接到求助信息後,匯川區交通運輸局協調相關部門,並陪同李師傅前往啤酒廠現場溝通,最終促成物流公司先行墊付運費,及時為李師傅化解燃眉之急。
為精準回應貨車司機群體的合理訴求、打通服務“最後一公里”,匯川區交通運輸局創新“三級包保”責任制和1小時內響應、1個工作日內反饋辦理進展、5個工作日內回復辦理結果的“115”流轉機制,明確訴求從受理到辦結,每個環節落實到人。
從訴求提出到問題解決,每個環節環環相扣、責任明確,精準解決貨車司機急難愁盼。
近日,拿到4200元運費的陜西貨車司機魏昌安終於松了口氣,因運費拖欠的焦慮一掃而空。
事情還要從6月9日説起。魏昌安通過“貨車幫”App接到從陜西渭南市運送11噸西瓜到黔東南州榕江縣的訂單,按時將貨物送達指定地點後,卻在結算運費時遭遇“兩頭推諉”——發貨方電話無法接通,收貨方以“西瓜質量差”為由拒絕支付運費。孤立無援的魏昌安,無奈之下撥通便民服務熱線請求幫助。榕江縣交通運輸局接單後,第一時間聯合縣市場監督管理局、縣公安局組建聯合調解小組,&&魏昌安及收貨方相關負責人開展調解,最終收貨方相關負責人認識到自身責任並支付運費。
暢通表達渠道是前提,堅持同題共答是關鍵。我省成立省、市、縣三級訴求專班,用好12328“3”號鍵專線、“紅色黔線”流動黨員黨支部微信群、12345熱線、“司機之家”(黨群服務陣地)等司機訴求表達渠道,健全黨員常態化&&司機群眾機制,讓司機“話有處説、怨有處訴”;&&《貨車司機訴求辦理工作方案》,同步建立訴求工單“日報告”、司機訴求“月報告”等制度,提升“分級分辦”工作效率;構建省、市、縣三級推動道路貨運行業高質量發展和黨的建設工作聯席會議機制,推動行業難題協同破解。
同時,為切實提高貨車司機訴求辦理辦結率和滿意率,今年以來,派駐省交通運輸廳紀檢監察組聚焦貨車司機投訴渠道不暢、投訴處置效率不高等問題開展專項整治,督促省交通運輸廳壓實工作責任,全力推進貨車司機投訴處置效率質量不高問題集中整治工作,形成全省“一盤棋”工作格局。
目前,我省以聯席會的形式,聯合網信、交通運輸、公安、市場監管等20余家部門共同接辦相關訴求,實現貨車司機訴求“小事不出縣”。截至今年9月,共收集運費拖欠、平台算法規則缺陷等訴求問題3997件,辦結3952件,辦結率98.87%。(記者 華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