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闆,再加一份新鮮牛肉!”“打包的黃燜牛肉好了沒?”此起彼伏的點餐聲、交談聲交織在一起。10月14日中午,貴陽市清鎮市紅楓湖鎮民樂村熱鬧非凡,數百米的村道上,10家牛肉餐館依次排開,灶火熊熊、鍋氣蒸騰。
井上人家餐館裏,老闆馬慧正麻利地打包剛出鍋的黃燜牛肉,她身後的院子中,幾張臨時添置的餐桌也坐滿了食客。“牛肉新鮮、味道正,客人自然就多。以前愁沒客人,現在忙得連飯都顧不上吃,周末包間更是提前幾天就被訂光了。”馬慧語氣中藏不住滿滿的幸福感。
不遠處,楊敏珍牛肉餐館內,56歲的楊敏珍切肉、傳菜、收拾碗筷,一刻也不得閒。作為村裏最早一批開餐館的人,2020年她眼見客流攀升,果斷叫回在外打工的女兒、女婿,將店面擴大至200多平方米,擺下20多張桌子。年輕人不僅傳承了20多年的老手藝,還帶來酸湯牛肉、黃燜牛肉等新菜,成了每桌必點的招牌。
楊敏珍家生意紅火,左鄰右舍紛紛上門討教。她從不藏私,一句“單打獨鬥成不了氣候,大家連成一片,才能把‘民樂牛肉’的牌子打響”,成了民樂村美食街從無到有的生動寫照。
斜對面的永富牛肉餐館,靠一道幹鍋牛肉,吸引了從雲南、廣東、浙江等地遠道而來的食客。“每年接待2000多桌,毛收入50多萬元。”老闆馬永富語氣裏是掩不住的踏實與滿足。
産業的興旺離不開環境的支撐。村民們在摸索中走出特色發展之路,不僅打響了“民樂牛肉”品牌,也讓村容村貌煥然一新。雜亂的院落變得整潔有序,破損的路面鋪成了平整的柏油路,為“舌尖上的振興路”按下了加速鍵。
如今,民樂村聚集了26家餐飲店,牛肉美食街遠近聞名,年接待食客超10萬人次,年營業額超千萬元。親民的價格、地道的風味、新鮮的食材,讓“吃在民樂”的名聲越傳越遠。
“去年全村人均年收入增加到2.6萬餘元,大夥荷包鼓了,家家都開上了小汽車。”楊敏珍眼角的皺紋裏漾着欣慰。從一家店到一條街,從一個村到一個品牌,民樂村用一鍋牛肉,“炒”出了紅火日子,也“烹”出了一條香飄四溢的鄉村振興新路。(記者 黎婭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