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惠水探索東西部協作常態化幫扶新路-新華網
新華網 > 貴州 > 正文
2025 10/14 17:29:56
來源:新華網

貴州惠水探索東西部協作常態化幫扶新路

字體:

  新華網貴陽10月14日電(黃勇)在東西部協作的時代浪潮中,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惠水縣從2024年5月開始,率先在貴州開展過渡期後東西部協作常態化幫扶試點工作,抓實特色産業培育、産業集群打造、消費幫扶助農增收、勞務協作提升四項行動,抓好教育醫療幫扶,拓展多領域協作,為鄉村振興和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進行有益探索。

  “雙非遺+”模式:激活鄉村振興新引擎

  廣州市與黔南州高度重視非遺傳承工作,採取“普及+提高”的雙培模式,有效擴大了傳承人群基礎和專業後備力量儲備。針對普通繡娘,開設“廣繡技藝提升班”,傳授技藝提升手法;針對盛華職業學院非遺學院在校大學生,開設“廣繡技藝入門班”。已組織“廣繡+楓香染”培訓100人次,其中社會面班50人、校園班50人。

  雙方還積極推動廣繡與楓香染深度“聯姻”進行産品創新。惠水縣引入廣繡國家級代表性傳承人王新元大師團隊,與惠水縣的楓香印染非遺技藝傳承人、唐人坊團隊合作,開啟了“廣繡 +楓香染”的全新探索,深入挖掘惠水地域文化元素,研發出以惠水好花紅——刺梨花為底板造型的刺繡胸針、融合廣繡精細針法與楓香染藍白紋樣的團扇、兼具實用性與藝術性的手提包等10余件系列創新産品,打造了惠水特色非遺IP,形成差異化競爭優勢。同時,借助王新元大師團隊的國際資源,計劃將這些融合創新産品推向國際,助力楓香染走出國門。

  在增收路徑上,構建了“培訓+訂單+就業”一體化培養模式。首期社會培訓班中,50名學員經培訓考核合格,直接納入大師團隊專屬訂單人才庫,承接訂單實現就業。創新推出“校園工坊”合作模式,50名在校大學生以多重身份參與其中,在完成訂單的同時獲得勞動報酬,月均增收2000-3000元。此外,還開闢了“廣州深造+惠水就業”雙向發展雙通道,已推選10名優秀學員赴王新元工作室跟班學習,培養成熟後返回惠水承擔關鍵任務,構建起互聯互通、上下貫通、內外聯動的人才培養新梯隊。

  惠水縣粵黔協作貴州繡娘第一期培訓班結業儀式。新華網發(惠水縣供圖)

  産業協作:構建縣域經濟新模式

  惠水縣以産業協作為突破口,通過一系列創新舉措,推動産業升級,構建縣域經濟社會發展新模式。惠水縣創新招商引資“要素服務包”機制,為意向企業量身定制“一對一”服務方案。2025年以來,推動廣州綠野鮮品有限公司落戶惠水幸福社區,打造綠野協作生活館,通過“線上+線下”聯動模式,將惠水優質農特産品推向粵港澳大灣區市場;推動廣州酃湖農業貿易有限公司控股的貴州廣黔金瓜産業發展有限公司來惠水拓展南瓜種植業務,在雅水鎮、羨塘鎮實現拓展試驗園近1000畝;推動廣東東莞市徽香油脂有限公司來明田街道粵黔協作食品科技園第三期廠房投資開辦菜籽油加工廠,並簽訂招商協議。

  以“惠品入灣”為抓手進行大灣區市場拓展,推動本地企業“走出去”與廣東企業“引進來”雙向發力。2025年,組織茶葉、牛肉、黑糯米等企業參加廣州迎春花市、茶博會等10場展會,簽訂訂單超800萬元;同時,引入綠野仙蹤等廣東企業,助力惠水農特産品進入大灣區市場。在産業集群打造上,建立東西部産業促進會及各類特色産業集群協會,拓寬協作資金來源,推進單一財政投入模式向東西部兩地財政資金、社會資金共籌共投模式轉變。

  建立東西部協作“基金池”,資金按照科學立項機制、部門監管機制與聯農帶農機制使用,重點以低收入人群為受益主體,也可用於地方基礎設施建設和提供公益性崗位。

  人才培養:築牢發展智力支撐

  人才是發展的第一資源,惠水縣通過多種方式,加強東西部人才協作,為縣域發展提供堅實的智力支持。惠水縣完善引才激勵機制。經認定符合東西部地區引才條件的個人,可按程序申報安置配偶工作,優先保障子女入園入學,提供就醫綠色服務通道,鼓勵用人企業為人才提供租(住)房保障。採取離退休老專家返聘或制定高新技術人才社會化招聘獎勵機制,引進大灣區“名專家”“名教授”“名中醫”等專業人才開展“醫共體”“教聯體”建設。建立東西部職稱互認和晉陞通道,鼓勵兼職或靈活工作機制,給予科研項目傾斜,建立創業項目孵化基地、創新實驗研究平台。

  惠水縣還利用廣東職業教育和技工院校資源,持續開展“訂單式”“定崗式”就業培訓,推動形成“培訓+就業”全鏈服務。通過非遺協作,將廣繡、玉雕等技能性人才引入惠水,形成“訂單式”教學,培養一批非遺工匠型人才,帶動惠水楓香染、賀銀匠等非遺協作發展。同時,在決策諮詢方面,充分利用廣州大學在東西部協作領域的人才優勢和專業優勢,打造新型智庫,為惠水乃至粵黔東西部協作方案規劃、經驗總結、考核評價、理論宣傳提供智力支持。從相關行業、企業中選拔優秀人才充實智庫平台,為東西部協作政策制定、項目謀劃、産業協作、消費協作、勞務協作等工作貢獻智慧。

  組織保障資金扶持:築牢發展根基

  為確保東西部協作常態化幫扶工作順利推進,惠水縣在組織保障和資金扶持方面建立系列制度,築牢常態化發展的根基。建立以縣級層面協作雙方黨委主要領導為組長,政府主要領導為執行組長,政府分管領導、廣東省粵黔協作工作隊惠水工作小組組長為執行副組長的荔灣·惠水協作常態化幫扶工作領導小組。同時以“政府引導、市場主導、多元共籌”為原則,整合粵黔東西部協作財政資金、企業自籌資金及社會資金共同謀劃一批造血能力強的東西部協作項目。圍繞鄉村振興特色帶、現代農事綜合服務中心、人才培訓、常態化幫扶試點課題研究謀劃項目5個,項目資金1500萬元。

  惠水越秀農牧有限公司是廣州越秀集團全資投資的東西部協作粵黔合作産業幫扶項目。新華網發(惠水縣供圖)

  在東西部協作常態化幫扶工作中,惠水縣在試點中堅持“輸血幫扶”到“造血共贏”,從“單兵作戰”到“協同攻堅”,未來,惠水縣將繼續緊盯目標任務,強化擔當作為,充分發揮市場機制和東西部協作機製作用,建立東西部協作常態化幫扶體系,不斷增強脫貧地區和脫貧群眾內生發展動力,促進形成區域協調發展、協同發展、共同發展的更好局面。

【糾錯】 【責任編輯:周遠鋼 吳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