瞭望 | 跨區域司法協作同繪綠美畫卷-新華網
新華網 > 貴州 > 正文
2025 10/14 11:34:14
來源:新華網

瞭望 | 跨區域司法協作同繪綠美畫卷

字體:

跨區域司法協作同繪綠美畫卷

文 |《瞭望》新聞周刊記者 汪軍

  “赤水河,萬古流,上釀酒,下釀油。”

  這是一首在赤水河畔傳唱悠久的船工號子。號子中所説的“酒”,指産自上游的優質白酒;“油”,指産自下游的古法醬油。

  作為長江上游珍稀魚類基因庫,赤水河流經雲南、貴州和四川,為三省綠色發展提供重要支撐。

  曾幾何時,赤水河流域面臨污染、水土流失、生態退化等一系列問題。為實現赤水河水常清、岸常綠,生物多樣性更豐富、特色産業更富民,三省統籌推進流域綜合治理和一體化保護,積極完善跨區域生態司法協作機制,推動跨區域審判規則統一和環境犯罪量刑協同,促進赤水河流域生態環境保護和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雙雙向好。

  司法協作促流域共治

  赤水河流經雲南昭通、貴州畢節和遵義以及四川瀘州等三省四市的16個縣(市、區)。各地時常在生態環境保護行政執法與司法裁判標準方面出現不統一的問題。

  2020年8月,遵義、畢節、昭通、瀘州等四地中級人民法院簽訂《關於建立赤水河全流域環境資源審判跨省域司法協作機制的意見》。

  在協作事項上,該意見明確10大類20個具體事項,包括探索重大環境資源案件跨省移送管轄;建立赤水河流域環境資源審判專家庫、案例庫;設立司法協作生態補償專項賬戶、第三方生態修復機構推薦名錄;培育專門從事赤水河流域環境保護公益活動的社會組織,等等。

  《瞭望》新聞周刊記者了解到,五年多來,赤水河沿線中基層法院依法審結涉赤水河流域環境污染、生態破壞等各類環境資源案件1325件;三省創新“增殖放流+生態修復”裁判模式,累計放流魚苗360萬餘尾,補植復綠超1752畝。

  跨區域生態司法協作機制在實體化運行中不斷完善。貴州省遵義市中級人民法院院長盧飏介紹,遵義市中級人民法院於2024年牽頭,聯合雲南昭通、貴州畢節、四川瀘州三家中級人民法院,圍繞赤水河流域常見的重點刑事案件類型,共同研究起草了《關於赤水河流域非法捕撈犯罪、破壞森林資源犯罪的量刑要點(試行)》,現已開始施行。

  這一流域性跨省司法協作機制創新,對規範赤水河上下游、左右岸刑罰裁量權,統一常見刑事案件裁判標準,有效防止同案不同判,共同構建生物多樣性跨省司法協作保護大格局等具有重要實踐意義。

  貴州省仁懷市人民法院、仁懷市人民檢察院與四川省古藺縣人民法院、古藺縣人民檢察院在古藺縣茅溪鎮青龍村羅灘組揭牌設立“一江法庭”跨省司法協作碳匯林基地並聯動開展跨區域司法協作系列活動(2024年6月5日攝)。焦明麗 攝

  擴大生態司法協作“朋友圈”

  貴州的生態司法協作“朋友圈”,以赤水河為起點不斷擴大。

  珠江(西江)發源於雲南省曲靖市沾益區境內的馬雄山,流經雲貴桂粵四省(區),流域內自然資源豐富、生態環境多樣,是西南、華南地區重要水源和生態命脈。

  貴州省高院與廣東、廣西、雲南高院建立協作機制,共同推動珠江流域生態環境協同保護。2025年6月,四省(區)八家中院和昆明環資庭共同簽署有關倡議,攜手為珠江(西江)生態環境保護和綠色發展提供司法保障。此外,黔東南、黔南等地中院也與廣西、湖南簽署司法協作協議,保護劍江—清水江—沅江、都柳江—融江—柳江流域。

  司法協作“一子落地”,生態保護“滿盤皆活”。

  2022年,遵義仁懷市合馬鎮村民劉某某在自家土地焚燒秸稈時引發森林火災,造成該市和四川瀘州古藺縣境內的部分山林被燒燬。2023年,仁懷市人民檢察院與劉某某達成協定,明確劉某某為修復責任主體,由劉某某之子代其履行,於2023年12月31日前按照仁懷市林業部門出具的生態修復方案進行原地補植修復。協議達成後,雙方向人民法院申請司法確認。

  仁懷市人民法院積極發揮環境司法跨省協作機製作用,委託古藺縣人民法院對轄區受損林地開展生態修復全過程跟蹤執行,為推進重點流域生態環境協同治理提供借鑒。

  位於武陵山腹地的貴州省松桃苗族自治縣、湖南省花垣縣、重慶市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縣三地交界處,碳酸錳礦資源豐富、電解錳企業集中,是我國重要的錳礦開採加工區,被稱為我國的“錳三角”。

  2023年三地法院、檢察院、生態環境局共建“錳三角”跨區域環境資源執法司法保護協作聯動機制,聚焦跨區域錳污染治理痛點難點堵點問題,堅持預防、懲處、修復、教育一體推進,促進行政執法與司法有效銜接,專業化法律監督、恢復性司法實踐與社會化綜合治理有機結合。

  “從效果來看,三地聯動共護‘錳三角’綠色發展,不斷向好。”松桃縣錳污染治理和錳産業發展中心主任龍黎敏説。

  提升生態文明素養催生價值轉化

  2024年8月15日,時值第二個全國生態日,一場巡迴審判在貴州省黔南州荔波縣茂蘭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內進行。

  被告人吳某全在茂蘭保護區周邊採挖國家二級保護植物春蘭並售賣,對生物多樣性造成破壞。為增強保護區周邊群眾生態保護的意識,達到“審理一案、教育一片”的效果,荔波縣人民法院荔波世界自然遺産地環境保護法庭將庭審現場,搬到了保護區群眾身邊。

  “通過聆聽庭審,我們的環保意識大大提升,逐步學習在保護環境的基礎上,把生態價值轉化為産業價值。”荔波縣小七孔鎮新街村布依族村民梁治敏説。

  梁治敏利用自己的獨棟小樓經營起精品民宿。旺季時,10間客房天天滿房。“游客説,這裡的空氣是甜的,不知不覺就睡着了,一覺到天亮。”他説。

  從烏蒙山到赤水河,從武陵山到清水江……生活在綠水青山間的村民們感慨:綠水青山才是幸福生活的源泉。

  貴州省高院相關負責人&&,貴州各級法院將一如既往把保護生態環境擺在重要位置,持續夯實綠色發展的生態底色,以司法之力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做好“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這篇大文章,努力打造司法服務保障經濟高質量發展的“貴州樣本”。

【糾錯】 【責任編輯:周遠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