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9日,記者從貴州大學高原山地動物遺傳育種與繁殖教育部重點實驗室獲悉,該實驗室近期通過體細胞核移植技術成功育出首批混合體細胞克隆地方豬,此舉實現了我省地方豬種群保護的重要技術突破,標誌着貴州已具備獨立開展體細胞核移植的技術能力。
此次細胞核移植的白洗豬體細胞採集於黔東南州施秉縣。白洗豬又稱“苗寨豬”,是貴州黔東南獨有的地方豬種,主産於施秉縣、黃平縣等地,具有粗飼、早熟及肉質好等特點,已被列入《國家畜禽遺傳資源品種名錄》。實驗室通過隨機注入去核受體卵母細胞後進行胚胎融合成功獲得克隆胚胎,並且受體母豬順利自然分娩出3頭仔豬,目前仔豬發育良好、健康活潑。
地方豬種既是生物多樣性的重要組成部分,更是畜牧業發展的“芯片”,是解決種源“卡脖子”問題的戰略資源。貴州具有豐富的地方畜禽遺傳資源,現存香豬、關嶺豬、白洗豬等11個地方豬遺傳資源類型。為解決外來豬種養殖帶來的地方豬種群規模逐漸縮小,以及地方豬種傳統活體保種成本高、疫情風險大等難題。在省農業農村廳大力支持下,貴州大學建立了完整的研究平台和團隊,實現了對貴州地方豬種獨特遺傳資源的精准保護,更構建起“活體保種+體細胞冷凍備份+危機時復原”的立體化保護體系。
高原山地動物遺傳育種與繁殖教育部重點實驗室負責人、貴州大學動科院博士生導師陳祥&&,該技術的本土化突破,將加速貴州瀕危地方豬種的搶救性保護與復原,縮小與先進省份的種業差距。通過快速擴繁優良種群,還能推動地方豬保種和選育開發利用,同時為傳承與地方豬深度綁定的農業文化遺産提供技術支撐。(記者 王魯銓)
【糾錯】 【責任編輯:周遠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