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貴陽10月10日電 自東西部協作戰略實施以來,貴州省黔南州聚焦産業協作與民生改善,系統推進協作幫扶促消費、協作幫扶促就業、平台企業助力鄉村農文旅融合發展三大專項工作,形成了産業聯動、就業增收、文旅互促的協同發展格局,有效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為鄉村振興注入了強勁動能。
消費幫扶:暢通産銷鏈條,激活市場動能
清晨,甕安供銷電商的蘭文釜和同事們已忙着分揀、裝箱、貼單,20多件“黔味”山貨當天就得寄出:土雞蛋直奔廣州,黃粑定向佛山,只為讓千里之外的顧客早日享受到地道“黔味”。乘着粵黔協作東風,這家公司今年已向廣東發運2000余單,銷售額310余萬元,“黔貨出山”越跑越快。
市場需要什麼,我們就種植什麼。在黔南州都勻市墨衝鎮良畝村,白花菜、白菜剛收完,茄子、節瓜、苦瓜、豇豆、西紅柿、西葫蘆又分批下種,10余種精品蔬菜錯峰上市,只為把一年四季的新鮮準時送進大灣區。蔬菜還在田裏,訂單已飛進廣州倉庫,黔南州借此打開“黔貨出山”快速路,讓好菜不再“養在深閨”。與此同時,廣州工會消費幫扶平台把黔南州蔬菜放進元旦、春節、中秋、國慶的“購物車”,20余場“十城聯動·千品惠購”“直播帶貨”活動接連登場,累計實現銷售額突破3000萬元。
在廣東省粵黔協作工作隊主辦的“黔貨出山·八仙過海”現場展銷活動中,黔南州參賽企業在“黔貨出山大比拼”擂&PK賽中獲得優異成績。同時,利用東西部協作機制積極動員企業參加農産品展銷會、推介會、入駐832平台等。今年以來,廣州市發動社會各界消費助農,切實將黔南州“小産品”轉化為“大産業”,帶動農民增收致富,累計採購、幫助銷售黔南州農副産品和特色手工藝産品金額逾36億元。
就業協作:創新服務模式,築牢民生底線
日前,都勻市人力資源服務産業園招聘現場人頭攢動,短短幾小時就擠進三千多人。廣東萬為控制技術有限公司、廣州野馬科技有限公司等廣州市企業展位前求職者絡繹不絕。為突破本地優質崗位有限的瓶頸,黔南州充分發揮對接粵港澳大灣區“橋頭堡”的區位優勢,依託42個駐外勞務站及州內零工市場,對接廣東佛山、浙江杭州等就業集中地企業和人力資源機構,收集優質就業崗位,為高校畢業生提供跨區域就業機會。
近年來,黔南州創新構建“政府推動+東西聯動+企業促動+基層發動”“四位一體”工作機制,累計投入協作資金4706.76萬元,實施就業幫扶項目14個。為破解外出務工人員“跟蹤難、服務難”問題,黔南州開通全省首個省外務工服務熱線,為66萬外出務工人員提供政策諮詢、崗位推薦、法律維權等全鏈條服務。
今年以來,黔南州深入推進“粵菜師傅”“廣東技工”“南粵家政”“鄉村工匠”四項培訓工程,開展勞務協作培訓班241期,培訓農村勞動力約9530人,幫助農村勞動力實現就業19169人次,幫助建成“一縣一企”農村勞動力穩崗就業基地44個,吸納用工5549人。同時,舉辦“春風送崗”系列招聘活動250場,提供崗位34.04萬個,有效促進就業增收。
農文旅融合:打造精品線路,深化區域協同
“沒想到黔南除了能欣賞小七孔的美景,還能體驗‘村馬’的樂趣!這條旅游線路回程前還能買到當地的火龍果和臍橙,真是收穫滿滿。”日前,來自廣州的游客王女士在參加2025年粵黔協作平台企業助力鄉村農文旅融合發展現場對接活動時,分享了她的旅行感受。黔南州依託東西部協作機制,深入挖掘豐富的農業文化和旅游資源,打造了“中國·黔南‘享世遺·賞端馬·沐冬陽’農文旅體四季之旅”精品線路,串聯三都、荔波、羅甸、平塘四縣特色資源。
黔南州以“山水奇觀、民俗體驗、賽事賦能”“三位一體”為抓手,推動體育、旅游、農業深度融合。通過賽事聚人流、景區留游客、農業提消費,預計帶動沿線農産品銷售年增收超5000萬元,培育100個以上服務崗位,年接待游客量突破80萬人次,成為粵黔協作下鄉村振興的“新引擎”。
下一步,黔南州將持續深化東西部協作機制,以“三個專項工作”為抓手,進一步拓展協作廣度、挖掘協作深度、提升協作效度,為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提供堅實支撐。(鄧嫻 高成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