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車有14噸左右,一個月我們起碼跑4趟。”9月底,位於黔西南州興義市的粵港澳大灣區“菜籃子”産品黔西南州配送分中心裏,運輸司機韓文權忙着和工人將一箱箱蔬菜裝車。
説話間,余遠華也駕駛貨車抵達配送中心。只見他停穩車輛後,熟練地打開貨車廂門,滿滿當當一大車韭菜呈現眼前。
“這是本月最後一車,這茬收割結束了。”作為配送中心的簽約種植戶,余遠華在興義黃泥河種了50多畝韭菜,“每茬收割六七萬斤,全部銷售給配送中心。”
“配送中心簽約黔西南州8個縣市的200余戶種植戶,銷售産品涵蓋韭菜、辣椒、白菜、西紅柿等多種蔬菜。”配送中心業務專員顧典梅介紹,今年以來,9000多噸新鮮蔬菜由此發往粵港澳大灣區、浙江、重慶等地。
今年2月,貴州蔬菜集團和香港蔬菜統營處在黔西南州掛牌建立6個香港蔬菜專供基地。從田間到餐桌,生鮮農産品産銷鏈條的暢通,讓黔西南形成以粵港澳大灣區為重點、多區域協同的銷售格局。
“黔西南州菜心産業呈現規模化發展,‘興義—興仁—安龍—冊亨—望謨’菜心産業帶正在形成。”黔西南州農業農村局相關負責人介紹,2024年黔西南菜心種植面積達3.52萬畝,累計産量3.52萬噸,帶來2.1億元産值。以菜心産業為突破,規模化、産業化、品牌化推動黔西南蔬菜産業集群不斷壯大,有力保障粵港澳大灣區“菜籃子”穩定供應。
如今,黔西南州蔬菜種植面積達181.3萬畝,産量328.4萬噸,38個蔬菜基地獲得粵港澳大灣區“菜籃子”蔬菜基地認證。從提籃小賣到直供粵港澳大灣區,越來越多更豐富、更優質、更新鮮的農産品,正從黔西南的“菜園子”,走進五湖四海的“菜籃子”。(記者 張恒)
【糾錯】 【責任編輯:吳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