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貴陽10月3日電(盧志佳)近年來,貴州羅甸縣以“大宣傳”理念為總攬,打破媒介壁壘、産業藩籬與地域局限,構建起“融媒築基、文旅破圈、農業鑄牌”的立體傳播賦能體系,將無形的輿論聲量、文化魅力、品牌價值,淬煉為驅動縣域高質量發展的堅實“硬支撐”。

航拍遊船穿行在羅甸大小井景區內。新華網 盧志佳 攝
融媒築基,從“信息橋梁”到“治理樞紐”,鍛造縣域傳播“強引擎”
羅甸的“大宣傳”,核心在於以“融媒+”改革為支點,將宣傳深度融入政策解讀、民生服務及産業對接。
自2021年起,錨定“全域覆蓋、全時響應”,羅甸縣傾力打造“羅甸融媒”APP、“陽光羅甸 康養湖城”新媒體矩陣等11個平台,構建“一端採集、多端分發、全域觸達”的閉環,實現了將融媒平台昇華為連接政心民意的“連心橋”和洞察社情民意的“晴雨表”。

羅甸官方新媒體矩陣。
只有算好“改革賬”才能激發活力。羅甸通過《羅甸縣推進縣級媒體建設賦能高質量發展改革方案》的頂層設計,激發團隊創新活力,實現從“新聞生産”到“價值創造”的躍遷。“全國縣級融媒體中心直播報道典型事例”、貴州新聞獎一等獎等國家級、省級榮譽的斬獲,是“內容為王”與“機制護航”雙輪驅動的碩果。
通過對接中央及省州主流媒體、聯動近百名網絡紅人,羅甸構建“央媒領唱、省媒共鳴、網媒擴散”的傳播矩陣,讓羅甸故事從“縣域敘事”走向“全國視野”——亮相《星光大道》、登榜《民歌·中國》、接受28家媒體深度採訪、華表獎提名電影《一山之隔》取景大小井……一系列“破圈”事件“貴州小三亞”的品牌認知度實現量級躍升。
宣傳流量帶來發展增量。2025年上半年,媒體累計刊發稿件1.6萬餘條次,全網瀏覽量超3億人次。宣傳有力助推了羅甸縣域經濟的高質量發展,多個産業從中受益。
“羅甸暑假期間的宣傳效果十分顯著,大小井游客數量明顯增多,我家日營業額穩定在6000元左右。”返鄉創辦農家樂的大學生黃秀秧便是宣傳流量變現的受益者之一。

返鄉大學生黃秀秧創辦的農家樂暑期客流不斷。新華網 盧志佳 攝
“今年羅甸舉辦很多活動,宣傳渠道豐富,通過線上送住宿優惠券等方式,來自川渝、江浙、廣東等地的外省客人佔比大幅提升,五一、暑假酒店基本上天天滿房。”羅甸徐嘉匯酒店總經理喻培軍説。
在宣傳的強勢助力下,2024年,羅甸地區生産總值突破111億元,第三産業增加值達62.79億元,這不只是數字的攀升,更是“大宣傳”與“大發展”深度融合的生動寫照。
文旅破圈,從“流量引力”到“留量經濟”,解鎖縣域振興“新密碼”
文旅是當下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重要的助力之一,從這幾年貴州文旅的經驗來看,文旅與宣傳可謂是“天生一對”。
文旅富礦,宣傳“精開”,羅甸實現了“引客來—留客住—帶農富”的全鏈條價值轉化。聚焦建設特色産業縣的縣域經濟發展定位,圍繞“316”發展思路和“3個3”産業體系,羅甸打造“貴州小三亞”IP,匠心策劃了“玉湖水上狂歡節”“享村游 趣羅甸”“享玩水 趣羅甸”等活動。

游客在羅甸紅水河景區游玩水上項目。新華網發(劉文俊 攝)
更具戰略眼光的是跨省聯動。2025年春夏,羅甸聯合川桂閩粵等4地45家媒體,搭建了“央級+省級+市州級+縣級+自媒體”五級傳播平台,將“地域活動”升維為“區域協同IP”,讓羅甸的山水之美成為共享的文旅財富,充分體現了“獨行快,眾行遠”的協作智慧。
宣傳聲量變文旅流量。吉林游客王東旭因小紅書推薦專程到訪,正是“傳播力就是生産力”這一邏輯的鮮活注腳。更可喜的是,“全民傳播”時代已然開啟。沫陽鎮大井村村委會副主任羅明棟感慨:“大小井火爆出圈後,普通游客隨手拍的視頻便能獲得不少點讚!”這標誌着羅甸文旅從“官方推”走向“群眾捧”的良性生態已然形成。2025年“五一”假期,羅甸接待游客突破30萬人次,大小井景區接待量同比激增39.09%。

遊船穿行在羅甸大小井景區內。新華網 盧志佳 攝
文旅流量帶來發展變量。2024年,沫陽鎮大井村集體經濟收入飆升至589萬元,同比增長78.48%,戶均分紅2710元。羅甸年接待游客從2022年365萬人次躍升至2024年599萬人次,年均增速超25%,正是引擎發力的最佳證明。
農業鑄牌,從“深閨珍品”到“國民金禮”,夯實産業興旺“硬根基”
酒好也怕巷子深,沒有宣傳的助力,農特産品很難形成IP,知曉度一旦起不來,銷路就成了問題,這也是一直制約貴州農業發展的“老大難”。
依託“天然溫室”的資源稟賦,羅甸將宣傳的“巧勁”轉變為農業産業的“實力”,推動特色農産品完成從“養在深閨人未識”到“天下誰人不識君”的品牌蝶變。

果農采收火龍果。新華網發(班方智 攝)
羅甸火龍果豐收時節,龍坪鎮種植戶陳乾坤的3萬斤果子3天便通過直播售罄。這非偶然,而是羅甸長期“品牌築基”的必然結果。作為“中國火龍果之鄉”,羅甸通過全流程宣傳,將火龍果産業嚴苛的種植標準、持續的品種迭代、生態的管控細節,轉化為深入人心的品牌信任狀。
宣傳的核心價值,在於消除“産業信息差”,讓好産品賣得出、賣得好、賣得久。通過精準發布上市時間、産量品質等動態,羅甸有效引導市場預期,2025年,當地火龍果預計産值突破3億元,創歷史新高。

直播團隊在火龍果基地拍攝視頻。
“宣傳+産業”的深度融合,不僅紓解“銷路愁”,更驅動産業升級。從火龍果到蜂糖李、臍橙,宣傳始終緊扣“農旅融合”。2022年以來,新增綠色食品認證9個、有機農産品11個、全國名特優新農産品14個,數量領跑全省,“貴州水果之鄉”實至名歸。
羅甸的生動實踐,説明了“大宣傳”絕非錦上添花的“輔助項”,而是驅動全局的“重要引擎”。羅甸縣委常委、宣傳部部長曹斐琳&&,羅甸將堅持以傳播賦能發展為主線,構建具有區域影響力的宣傳共同體,以高水平傳播推動資源整合、産業耦合和價值聚合,持續輸出羅甸的發展故事、創新故事和人文故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