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座紀念館裏,至今講述着“小蘿蔔頭”的故事-新華網
新華網 > 貴州 > 正文
2025 09/30 11:55:34
來源:新華網

這座紀念館裏,至今講述着“小蘿蔔頭”的故事

字體:

他是共和國年齡最小的革命烈士——宋振中

也是我們熟悉的“小蘿蔔頭”

他的一生基本都在監獄裏度過

犧牲時不到9歲

距離新中國成立僅24天

抗戰時期

在國民黨軍統的息烽集中營裏

“小蘿蔔頭”被關押三年多

至今,息烽集中營革命歷史紀念館的講解員

還在講述着他的故事

  “小蘿蔔頭”宋振中生前照片(資料圖片)。新華社發

在8個月大的時候

宋振中和他的父母

中共黨員宋綺雲、徐林俠

被國民黨軍統特務逮捕

先後被囚禁在重慶白公館、渣滓洞看守所

1943年3月,被轉押至貴州息烽集中營

  “小蘿蔔頭”的父母宋綺雲(左二)、徐林俠(右二)。新華社發

息烽集中營

是抗戰時期國民黨軍統在西南設立的

規模最大、管理最嚴、級別最高的一所秘密監獄

這座形同“活人墓”的牢房

先後關押1200多名共産黨員和革命人士

其中被秘密殺害和折磨致死600餘人

宋振中和母親一同被關在女牢房裏

陰冷潮濕、環境惡劣

他嚴重營養不良、頭大身小

獄中難友都憐愛地叫他“小蘿蔔頭”

  “小蘿蔔頭”在息烽集中營被囚禁的地方。新華社記者 李凡 攝

“小蘿蔔頭”幾乎沒有見過外面的世界

但母親常給他講一些革命故事

教他知道正確的是非觀念

5歲起

“小蘿蔔頭”開始學着縫補衣服

常常收集破布、破襪子留給媽媽做鞋用

為了讓“小蘿蔔頭”上學

他的父親和難友們多次鬥爭

爭取讓他在獄中學習的機會

關押在獄中的中共黨員、抗日愛國將領

當他的老師

教他讀書、寫字、畫畫

  人物畫像:“小蘿蔔頭”在監獄內。新華社發

“小蘿蔔頭”渴望知識和外面的世界

因為年齡小,特務對他看管不是很嚴

他經常在牢房裏跑來跑去

為大人們傳遞東西和秘密情報

大人們商量事情

他就坐在門口“放哨”

1946年7月,息烽集中營撤銷

“小蘿蔔頭”和父母又被押送至重慶

1949年9月6日

“小蘿蔔頭”和他的父母

以及楊虎城將軍父子一起

在重慶松林坡被國民黨特務殘忍殺害

新中國成立後

“小蘿蔔頭”被追認為革命烈士

西安、重慶等多個城市為他建起了雕像

息烽集中營革命歷史紀念館建成

保留了監獄齋房、刑訊室、圖書室等大部分文物建築

2008年向公眾免費開放

講述“小蘿蔔頭”等革命先烈的故事

見證、傳承忠貞信仰和革命精神

  貴州息烽縣振中小學裏的“小蘿蔔頭”雕像。新華社記者 李凡 攝

息烽縣以“小蘿蔔頭”宋振中的名字

命名了一所“振中小學”

通過與紀念館“館校共建”方式

開展紅色教育

  息烽縣振中小學。新華社記者 李凡 攝

“‘小蘿蔔頭’犧牲時,和孩子們年齡相倣

我們想讓孩子們銘記他的故事

珍惜生活、奮發有為!”

息烽集中營革命歷史紀念館館長張偉娟説

 

記者:李驚亞、李凡、鄭明鴻

【糾錯】 【責任編輯:吳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