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日,畢節市威寧自治縣雪山鎮謝家村黨支部收到一份入黨申請書,申請人名叫謝田,一位27歲的返鄉創業青年。這份醞釀了兩年的入黨申請書,背後有一段關於增收與共富、成長與扎根的幸福村事。
兩年前,一通電話改變了謝田的人生軌跡。電話那頭,父親謝遠良聲音低沉:“家裏蘋果又熟了。今年産量上來了,但價錢不理想,你看還有沒有其他辦法。”父親平時話不多,很少主動&&孩子,除非家中有急事。謝田沉默了一會兒,輕聲説:“爸,要不我回來賣蘋果吧?我這兩年正好學到了一些電商技術。”父親卻急了:“回來做啥子?好不容易供你讀出去,又回來沾這一身泥?”
辭去城裏的工作,謝田踏上回鄉的路。看著車窗外漫山遍野的蘋果樹,兒時記憶逐幀湧來:母親天沒亮就背着一簍蘋果出門趕場,換回一些油鹽米和生活用品;父親因蘋果滯銷一氣之下鋸倒蘋果樹,第二年又默默種了回去……
返鄉之路並不平坦。父親的不解、鄉鄰的質疑,像大山裏的濃霧籠罩着她。“在城裏混不下去了吧?”“白供你讀大學了。”這樣的聲音不絕於耳。
回到家好長一段時間,父親都沒和謝田説過話。“他咋會不氣?我能讀完大學,是靠父親挖一車車煤換來的學費。他遞給我好幾次現金,上面還沾着煤灰。”説起這些,淚水在謝田眼眶打轉。
一套直播設備,加上兩個有拍攝和電商經驗的朋友,草&班子就搭好了,賬號叫“謝蘇蘇呀”。謝田心裏清楚,威寧蘋果名氣不小,雪山鎮又是威寧蘋果的主産區之一,這幾年産業規模壯大,很多大客戶上門收購,但種植散戶要想賣出好價錢,還得下功夫。
首次開播,她站在果園裏,對着鏡頭説:“歡迎來到蘇蘇的助農直播間,這些蘋果都是農戶自種的,別看它長得醜,吃起來特別甜……”兩個小時過去,只賣出3單,其中1單還是熟人捧場。
“3單也是單,至少開始了。”父親嘴上生氣,心裏卻捨不得女兒單打獨鬥。
第二天清晨,天還沒亮,父親就開着三輪車帶謝田進果園,哪片果林結得好,他最清楚。父親小心翼翼地挑選蘋果,教謝田辨別好果:“這個紅,是向陽的。”“這個果形好,甜。”
從那天起,謝田的生活被蘋果和直播填滿。每天清晨五點起床摘果,打包發貨後直播兩場,晚上處理客服消息,經常忙到夜裏十二點。而老謝嘴硬心軟,總是默默跟在女兒身後搭把手。
訂單從3單增加到1000單,每場觀看人次也從個位數到如今40萬。看著全國各地的收貨地址,老謝逐漸意識到,女兒還是幹出了點名堂。他開始學着給蘋果分級,熟練地套網,貼快遞單。兩個月後,家裏的蘋果全部售完,賣了近10萬元。
“農民不怕種地辛苦,怕的是種出來的農産品賣不出去。”感受到鄉親們對市場的渴望,謝田乾脆把直播間搬到各鄉鎮的集市和田間地頭。如今很多村民都有她的&&方式,哪有需要,她就去哪直播。
2024年,謝田幫鎮上的種植散戶賣出近40多萬斤蘋果,不少優質果賣到8元一斤。更讓她驚喜的是,馬來西亞和越南的客商帶着翻譯找上門來,連着裝了幾天貨,拉走了10萬斤蘋果。
當謝田把16萬元現金遞到父親手裏,老謝的手有些發抖。“這麼多?”“嗯,都是賣蘋果掙的。”如今訂單多的時候,謝田的兄弟姐妹也會回家幫忙,來找她學技術、開賬號的已有20多人。
謝田的名聲傳開了,去年6月,威寧自治縣海拉鎮鎮長胡桂銀特意上門,請她到鄉鎮集市上做一場公益助農直播。那天,她幾乎賣空了整條街的貨——花椒、大蒜、腌菜、辣椒、土豆……鄉親們笑得合不攏嘴。
後來,謝田又被邀請到海拉鎮做直播培訓,並幫助鄉鎮搭建了電商後&。如今,海拉鎮組建起一支36人的直播小分隊,成員有鄉鎮幹部、村支書、返鄉青年,每天都有排班表,幫農戶賣貨。
“對於直播帶貨這件事,我們也是開會研判過的。都説幹部做事要低調,想來想去,我們一致認為,只要為了老百姓增收,就不怕拋頭露面,更不懼流言蜚語。”胡桂銀快人快語。
“服務群眾的方式在變,但初心永遠不變。”海拉鎮黨委書記王彥洪接過話茬,細數起直播帶來的變化:當地黨參均價每斤提高了4至5元;浙江老闆計劃投資300萬元幫鄉鎮升級黨參交易市場;村民蔣竹情參加直播培訓後,3個月賣了3000多單黨參,今年夫妻倆把種植面積擴大到40畝。
創業之路並非一帆風順。今年,謝田和朋友投資種植了400畝辣椒,一場霜凍讓50萬元打了水漂。好在及時補救,補種的紅菜薹現在已陸續上市。“幹農業急不得。”父親安慰她,“只要你肯吃苦,會慢慢好起來的。”
傍晚,謝田和父親從果園走出來。路過村口,她指着路邊擺攤的鄉親説:“爸,我想再努力些,幫他們的果子都賣掉,不用天天曬着太陽等。”攤前,一位年輕媽媽正哄着哭鬧的孩子,另一位老人望著來往的車輛,眼神期盼。
“從脫貧攻堅到鄉村全面振興,黨的好政策給我們帶來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個人的力量是有限的,我想加入中國共産黨,更好地服務群眾,實現更大的人生價值。”謝田説,這是她的創業收穫,也是入黨的初心。
收到謝田的入黨申請書,村黨支部書記張澤光高興地説:“這幾年,像謝田這樣的返鄉創業年輕人還不少,目前我們已經收到了8份入黨申請書。大家有想法,有幹勁,為鄉村産業發展找新路子,黨組織都會認真考察。”(記者 劉藍嬰 周陽)
▶記者手記
謝田的入黨申請書,不僅是一份個人的政治追求,更是一卷新時代青年扎根鄉土、發展鄉村的生動敘事。她以一部手機、一顆初心,撬開了自家蘋果的出山之路,更連通了千家萬戶的增收希望。
老謝從最初反對女兒回鄉,到成為最得力的合夥人;村民們從冷眼旁觀,到主動學習直播技術;鄉鎮幹部從試水公益助農直播,到組建小分隊常態化帶貨。這場原本一個人的返鄉創業,正在演變為一場集體的增收行動。
蘋果年年紅,年年有人回。謝田們正在用新的方式書寫着鄉村振興的故事,他們的故事印證了:鄉村振興,關鍵在人,尤其在富有闖勁、不忘鄉愁的年輕人。這條路上,有風有雨,但更有陽光和希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