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貴陽9月28日電(劉昌餘)近年來,中國郵政儲蓄銀行貴州省分行(簡稱“郵儲銀行貴州省分行”)通過構建信貸支持、産業鏈整合、數字化賦能等,創新金融舉措,助力貴州非遺企業發展。
長期以來,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貴州省三都水族自治縣馬尾繡産業以家庭作坊為主,普遍面臨資金短缺、規模受限、品牌影響力薄弱等困境。針對這一現狀,郵儲銀行貴州省分行組成專項服務團隊,開展“金融賦能非遺”行動,深入繡娘工坊、企業車間,開展“一對一”需求調研。
調研中發現,原料採購周期長、訂單履約資金壓力大、技藝傳承投入不足等是制約産業發展的痛點。為此,郵儲銀行貴州省分行推出“知識産權質押+小額信用貸款”組合方案,並聯動政府貼息政策,為非遺企業提供低門檻、高效率的融資支持。

“我們會持續關注客戶資金需求情況,客戶有需求時第一時間提供資金支持,為企業的發展和壯大提供源源不斷的‘金融活水’,為非遺傳承貢獻郵儲力量。”郵儲銀行三都縣支行信貸經理官安航説,“通過定制化信貸服務、政策扶持與産業聯動,破解産業發展難題”。
得知返鄉創業的繡娘潘懈急需啟動資金後,郵儲銀行專項服務團隊主動上門服務,發放了首筆15萬元政府貼息貸款。這筆資金幫助潘懈購置設備、擴大生産,讓她從家庭作坊走向規模化經營。
在興義市貴州晶晶民族文化旅游産品開發有限公司工廠裏,一件件精美的民族服飾逐漸成型。企業負責人聶聲琼介紹,最初只有幾個繡娘跟着她幹,訂單少、資金緊,她常常自己墊錢採購布料。

“要完成訂單就需要採購大量高品質的布、絲線和銀飾配件,前期要投入不少資金。”聶聲琼説,從承接本地小批量的民族服飾定制,到逐漸接到更多的訂單,流動資金需求越來越大。
就在她一籌莫展時,郵儲銀行黔西南州分行了解到企業困境,迅速制定個性化金融服務方案,簡化審批流程,僅用一週時間就為企業發放200萬元信貸資金。拿到資金後,聶聲琼第一時間採購原材料,去年企業銷售額突破800萬元。

在赤水市牽手竹藝發展有限公司,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産赤水竹編傳承人楊昌芹正帶着匠人們趕制新訂單。郵儲銀行赤水市支行走訪時了解到,企業簽了下半年的重要訂單,面臨流動資金周轉壓力。於是,郵儲銀行迅速響應,為企業提供“一站式服務”,簡化信貸流程、縮短服務鏈條,用最短的時間為公司授信500萬元純信用貸款。
“訂單需要先行墊資,産學研項目也在洽談中,得益於郵儲的支持,企業擴張底氣十足。”牽手竹藝發展有限公司負責人楊昌芹説,“有了這筆資金支持,不僅為企業發展增添助力,更讓我們對未來充滿信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