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為何是“平”的-新華網
新華網 > 貴州 > 正文
2025 09/28 09:25:46
來源:貴州日報

貴州為何是“平”的

字體:

  目前世界前三高橋均在貴州,它們分別是:世界第一花江峽谷大橋(上),橋面距水面625米;世界第二北盤江大橋(下左),橋面距水面565米;世界第三天門大橋(下右),橋面距水面560米。(記者 劉青 攝)

  今天,“世界第一高橋”——花江峽谷大橋通車!

  億萬心潮,澎湃共振!“貴州竟是‘平’的?”“這還是那個‘地無三尺平’的貴州嗎?”“貴州名片,中國驕傲,時代地標”……驚嘆與讚譽背後,一部逢山開路、遇水架橋的壯麗史詩,正徐徐展開。

  貴州,原來並非天生平坦!

  造物主開了個玩笑,將極致的美麗與深切的遺憾,一併賦予這片土地。

  125.8萬座山頭橫亙如斯,千山萬壑潑墨如畫,物華天寶蘊藏其間,卻因山攔水阻,“黔路難”的慨嘆自古縈繞,千年貧困如影隨形。

  歷史的迴響中,秦開五尺道、漢修南夷道、隋築石門道,奢香夫人辟龍場九驛,地勢之險、民生之艱、築路之絕,仿若昨日。

  及至當代,貴州大地涌現出一大批“路癡”,“出山”的熱盼,深深烙刻進發展景深,終於在新時代熔鑄成萬橋飛架的奇蹟!

  貴州,如今是“平”的!

  這“平”,是地理空間的驚天鍛造——

  3.2萬座橋梁、9000多公里高速、密織的鐵路網與航空港,共同編織起一張覆蓋西南、輻射全國、連接東盟的立體交通大網,將成渝雙城經濟圈的活力、粵港澳大灣區的開放、北部灣的蔚藍緊密串聯,貴州從地理版圖的“口袋底”,蝶變為開放前沿的“流量樞紐”。

  這“平”,是發展賽道上的奮力追趕——

  主動融入和服務國家發展大局,“內陸開放型經濟新高地”加速崛起,陸海內外聯動、東西雙向互濟的全面開放格局呼之欲出,成為國家優化區域産業鏈供應鏈布局、暢通國內國際雙循環在西南的關鍵落子。

  這“平”,是精神氣質上的百煉成鋼——

  從“黔驢技窮”的刻板印象,到“黔道暢行”的今朝自豪;從“久困於山”的無奈迷茫,到“向山而興”的神采飛揚;從“出去羞説貴州人”,到“歡迎到貴州來看世界前三高橋”……跨越的自信、發展的自信、共富的自信在生長,外省人由衷稱讚:“貴州人想幹事、會幹事、能幹成大事!”

  交通之變,如強勁引擎,牽引貴州經濟社會發展巨輪破浪前行。全省經濟總量邁上2萬億元新&階,中國式現代化貴州新風采亮眼動人。

  有人揶揄,貴州底子薄,所以進步空間大。

  仿佛過去的貴州人,習慣了仰望,習慣了追隨。修路學東部圖紙,産業盯沿海尾巴,有人感慨,坐飛機來貴州,連登機口都排在角落。貧窮不是宿命!“貴州不該窮”,但“該”字不會自動消失,百萬大山不會讓路,於差距中洞察潛力,矢志破除交通梗阻,那一座座閃亮的路橋奇蹟,正是觀察貴州發展蝶變、見證中國速度的最佳窗口。

  有人發問,建橋投入巨大,能收回成本嗎?

  “架橋修路,西方國家或許只算經濟成本賬,我們算的卻是民生賬、長遠賬、未來賬!”貴州交通建設集團有限公司總工程師韓洪舉的話語擲地有聲。

  看短期經濟效益,物暢其流,人暢其行,路橋之利溢出經濟報表,正是最珍貴的“民心賬”;看長遠投資回報,路橋之興,使貴州能夠更平等地參與全國乃至全球的分工合作,顯著提升了投資吸引力和産業承載力。

  有人困惑,“山咔咔”裏修了這麼多橋,到底圖什麼?

  山裏有“寶貝”,路橋相接,鋪展的正是經濟通道,將貴州豐富的礦産、生態、旅游、人力資源、數據資源等,更便捷、更低成本地接入全國乃至全球市場。

  現代化産業體系拔節起勢,“六大産業基地”裏的貴州製造,世界級旅游目的地的貴州風景,山地特色高效農業中的貴州風物……這一切,都是貴州“買賣全球”的堅實底氣。

  曾經,生活在“八山一水一分田”的貴州人,做夢都想要塊開闊的壩子。有人統計,貴州面積超萬畝的大壩,尚不足三位數。換個角度看,貴州高速公路通車里程已超9000公里,“九千里路雲和月”,折算其長其寬,無異於平添了75個“萬畝大壩”!這是何等壯闊的“高速平原”!

  認知的突破,往往伴隨着思想的破冰,而思想的破冰,必然引領行動的突圍。

  今天,一座花江峽谷大橋,將兩岸通行時間從2小時壓縮到2分鐘,地理空間被極致壓縮,“平”有了最具象、最震撼的注腳:

  踏平坎坷成大道,貴州的“平”,是被一座座鋼鐵大橋硬生生“架”起來的,是被一條條深邃隧道頑強“穿”出來的,更是被無數勞動者用熱血與汗水精心“熨”出來的。這“平”,是大道縱橫的“暢平”,是發展差距的加速“追平”!

  習近平總書記稱讚:“貴州取得的成績,是黨的十八大以來黨和國家事業大踏步前進的一個縮影”。今春三月,總書記勉勵貴州在中國式現代化進程中展現貴州新風采。殷殷囑託激蕩在萬千兒女的心懷,深切期待鼓舞貴州人民再闖關山千萬重。

  歷史的天空,不會僅僅濃縮於這拉平的2分鐘;貴州人的跨越史詩,亦不會止步於這震撼的2分鐘。

  所謂“平”,從來不是上天的饋贈、天生的坦途;所謂“奇蹟”,從來不是偶然幸運、命運垂青。

  當我們津津樂道於大橋如何串起貴州西線黃金旅游帶,在更深邃、更廣闊的時空維度裏,人流、物流、信息流在“高速平原”上奔涌不息,匯聚的正是中國構建全面開放新格局、推動區域協調發展的壯闊潮聲。

  貴州是“平”的!一曲花江壯歌,是奮進者們寫給新時代的壯麗答卷!這答卷,獻給偉大的時代,獻給英雄的貴州人民——

  向前!向前!(記者 馬剛 諶晗)

【糾錯】 【責任編輯:吳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