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分時節,歲物豐成,黔東南州黎平縣中潮鎮二望坡千畝油茶基地氤氳着豐收的氣息,青綠色的油茶果盈滿枝頭,壓彎了枝條。
“看,葉下全是果,層層疊疊的,管護得特別好,今年畝産可達到2000斤,畝産值3000多元。”貴州侗鄉古韻農業綜合開發有限公司執行董事張樂賢看著基地裏果實纍纍的油茶樹,喜上眉梢。
從事油茶種植、加工多年的張樂賢摸索出了一套國內領先水平的油茶管護方法,基地油茶産量連年增長,部分單株産量已達110斤,打破油茶單株産量難破百斤的瓶頸。並實現油茶果含油率在34%至35%,出油率在28%以上,均處行業領先水平。去年,他的基地年産值160萬元,惠及農戶110戶,農戶通過林地流轉、在基地內務工等方式年增收88萬元,戶均增收0.8萬元。
小小油茶果,為好日子加油。張樂賢所在的黎平縣是油茶種植傳統産區,距今已有500年以上的栽培歷史,是全國首批百個重點油茶發展縣、黔東南州“100萬畝油茶”發展核心縣。目前,該縣油茶種植面積48萬畝,種植面積位居全省之首,2024年該縣油茶籽産量2.3萬噸,綜合産值達12億元,惠及農戶6萬餘戶,21萬餘人,戶均增收4100元左右。
來自黔東南州林業局的數據顯示,2024年,黔東南州油茶累計種植面積達182.7萬畝,茶籽産量5.41萬噸,全産業鏈産值達32.82億元。黔東南州有12個縣發展油茶産業,其中8個為國家油茶生産重點縣(即黃平、岑鞏、三穗、天柱、錦屏、黎平、從江和榕江),佔全省國家油茶生産重點縣的50%;參與油茶基地建設主體達17.5萬個。2025年,該州新增種植油茶7.07萬畝。
為讓油茶果流出更多金色財富,近年來,黔東南州將油茶産業發展納入州級“6個100萬”重點産業布局,推動鏈式發展,提升産業能級。該州已培育國家級林業龍頭企業1家,省級林業龍頭企業4家,推動茶籽年加工能力從“十三五”期末的3.5萬噸提升至2024年的6萬噸,增長40%。
聯合中國林科院亞林所等科研機構攻關精深加工技術,開發藥用茶油、茶皂素等8類産品,依託“黎平山茶油”等地理標誌打造高端品牌體系。探索茶粕制肥、茶殼燃料等資源循環利用模式,提升産品附加值。
同時在三産融合上創新,通過申報油茶綜合體建設項目,天柱縣、黎平縣積極打造油茶旅游康養綜合體,建成油茶加工中心、科創中心、農旅融合中心、油茶博物館(侗族油坊)等基礎設施,結合基地觀光、科普研學、鄉村旅游等,打造集生産、加工、休閒於一體的産業模式,促進一二三産融合。
再過一個月,時至霜降,黔東南州189萬餘畝油茶林就將迎來采收,這顆小小的油茶果將持續為當地17萬餘農戶的好日子加油添彩。(記者 陳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