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黔東南州黎平縣翹街歷史文化街區。(黎平縣住建局供圖)

安順古城“鎮寧故事”形象店門前人頭攢動。記者 陳露 攝

銅仁市萬山區萬山鎮三角岩社區。劉蜀琴 攝
在遵義市赤水市復興場街區,既保留着赤水傳統建築風貌和紅色文化遺跡,又散發出濃濃的煙火氣;以八卦形布局著稱的黔西南州興義市街心花園街區,被居民們稱為“沒有圍墻的景區”;在貞豐縣城老城區歷史文化街區,“明清一條街”迎接着來自天南海北的游客……
賡續文脈,喚醒記憶。貴州獨具特色的一些老街區正在城市更新過程中煥發新生。
前不久召開的中央城市工作會議明確提出,完善歷史文化保護傳承體系,完善城市風貌管理制度,保護城市獨特的歷史文脈、人文地理、自然景觀。
貴州在實施城市更新過程中強化對歷史文化資源的保護傳承,全力挖掘歷史資源,將文化元素融入更新改造之中,不僅提升環境品質,還留住城市記憶,讓城市有質感、有故事,持續提升城市活力與魅力。
重塑空間 點亮消費新地標
自今年4月“鎮寧故事”形象店落地安順古城歷史文化街區後,喜愛鎮寧美食的居民以及游客便有了口福。
店內擺放的鎮寧波波糖、王小芳剪粉、鄭羊味等地方特色美食和農産品以及蠟染服飾、冰箱貼、筆記本等文創産品引得游客紛紛駐足。
“隨着安順‘21℃城市’IP在全國叫響,古城迎來大量游客,自從進入旅游旺季,店舖日均客流量達500人次,營業額也迎來大幅度提升。”“鎮寧故事”形象店店長伍紫墨説。
安順古城於2020年7月被列為省級歷史文化街區,以“三廟三街”為框架經過不斷修繕,通過採用新舊材料混搭模式修繕歷史建築、恢復傳統院落格局等方式,於2024年2月以文化休閒綜合街區形式重新開街,成為安順市的消費新地標。
眼下,街區經濟“強磁場”已開始釋放引力,憑藉天然的流量,安順古城歷史文化街區吸引着書店、旅拍店、酒吧、手工藝品等新店舖、新業態紛紛落戶。
一座曾因資源枯竭而政策性關停的老礦區,如今竟華麗轉身為年輕人爭相打卡的文旅新地標——在銅仁市萬山區萬山鎮三角岩社區,閒置的老建築、廢棄的礦洞、銹蝕的機床和老舊的廠房,正以一種意想不到的方式“復活”。
如今,總面積約3.2萬平方米的歷史建築群,12棟蘇式廠房、8處礦洞遺址和完整的採礦設備系統,經過系統性保護修繕後,已形成“工業遺址+紅色文化+生態旅游”的複合型文旅綜合體,成為當地居民、外地游客深刻感受城市歷史的好去處。
“我們將加速探索構建多模式創新、多機制支持、多要素保障、多主體參與、多效益兼顧的可持續更新模式,實現‘更新一片,活化一片,精彩一片’。”銅仁市住建局副局長侯定琴説。
數字賦能 城市文脈“活”起來
“貴陽不愧是‘愛樂之城’。”“氛圍真好,能夠切身體會到這座城市的文化魅力。”8月8日,雲岩區文昌閣路邊音樂會如期開唱,獨具古韻的建築腳下,聽眾們在激情的演出中,觸摸着這座城市的人文歷史。
依託城市文脈,貴陽市推進城市更新項目,精心布局“一河一道兩片”城市設計,讓更多沉睡的、靜態的文化標本在更新中甦醒,在城市生活中煥發生機。
其中的“一道”——貴陽城垣步道串聯起老貴陽“九門四閣”等歷史文化,無形中打造起“城市文化會客廳”。
浙江游客張女士在游覽貴陽城垣步道時解鎖了旅游新玩法——老貴陽·城廂街市電子VR地圖,“裏面配備了五大導覽板塊、推薦五條主題路線,我們可以在VR數字導覽技術的帶領下沉浸式了解煙火貴陽背後的文化。”張女士説。
來自湖南的一群游客悠閒地漫步在銅仁市萬山區“那個年代”街區,一邊津津有味地聽着講解員的生動講解,一邊通過先進的VR設備“穿越”至20世紀60年代,親身體驗礦工們頭戴礦燈、手持風鑽開採硃砂的震撼場景。
“真沒想到工業遺址能呈現得如此生動,這裡的歷史遠比我想象中的還要厚重。”游客陳利軍&&。
在推進城市更新過程中,銅仁市嚴格遵循“原形制、原結構、原工藝”的修復標準,採用傳統材料與工藝復原建築風貌,深入挖掘歷史建築背後的文化底蘊,展現了“老街老景老區,原汁原味的汞都風貌”。
現在,文化遺産不再是孤立存在的“展品”,而是有機融入當代城市肌理和百姓日常生活的重要載體,讓沉睡的文化遺産“活”起來、傳下去,才能成為滋養城鄉發展、增強文化自信的源頭活水。
文旅融合 打造旅游新名片
7月18日,一場吸引眾多游客的民族服飾“街T秀”在都勻市石板街上演,精美的少數民族服飾一一呈現,游客們快速舉起手機拍照留念。
這一擁有保存完好的青瓦紅墻建築、延續明清古典風格的百年老街,正在現代潮流中散發着自己獨特的魅力。
“在石板街改造中,我們精心謀劃、科學布局。改造後設立了便民‘潮汐攤位’61戶,以‘規範化+人性化’的柔性監管方式,打造黔南風味‘特色小吃街’,給游客和本地消費者更好的體驗。”都勻市住建局市政設施服務科負責人張丕見説。
每個街區獨有的特色與歷史底蘊,採取靈活多變的策略進行更新與改造,才能確保改造方案能夠因地制宜,精準對接街區的個性需求。
“為了用好紅色資源,激發紅色旅游新活力,黎平縣加強基礎設施建設、景觀提升打造、項目協調對接、紅色文化融合,加快推進翹街歷史文化街區的保護傳承,將該街區打造成紅色文化和傳統文化深度融合的旅游新‘名片’。”黔東南州住建局名城名鎮名村規劃科副科長馬真菊説。
升級改造完成後,每逢節假日,翹街街區內的黎平會議會址、黎平會議紀念館、毛澤東住址、紅軍廣場等一處處紅色地標都會迎來如織的游人。
在推動城市更新過程中,貴州深入挖掘並彰顯街區的獨特魅力,精心維護其歷史文脈的連續性與完整性。通過精細化、差異化的改造策略,制定出既尊重歷史又面向未來的保護與發展藍圖。(記者 陳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