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小時持續捕捉風的“脈搏”,新的世界第一高橋馭風而立-新華網
新華網 > 貴州 > 正文
2025 09/26 17:27:35
來源:新華網

24小時持續捕捉風的“脈搏”,新的世界第一高橋馭風而立

字體:

  新華社貴陽9月26日電(記者周芷若)國慶前夕,新的世界第一高橋——貴州花江峽谷大橋即將正式通車。這項超級工程實現了多項技術突破,其中抗風設計尤為突出。

  全長2890米、主跨1420米、橋面距水面垂直高度625米……因跨越被譽為“地球裂縫”的花江大峽谷而聞名的這座高橋,與風打交道,貫穿其建設始終。

  8月25日,在建世界第一高橋——貴州花江峽谷大橋荷載試驗順利完成。新華社記者 陶亮 攝

  “對抗峽谷強風,是施工中最大的難點。”大橋投資建設單位、貴州交通投資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袁泉説,花江大峽谷兩岸最窄處僅300米,最寬處達3公里,地形複雜、地勢險峻。同時,氣候多變、氣象複雜,瞬時風力最高可達強颱風級別14級,很多時候上一秒沒事,下一秒颶風就衝上來,別説施工,人站在地面上都可能被風刮走。

  為了掌握風的規律,開建前,建設團隊就啟動了峽谷風數據監測。通過在大橋橋位區應用多普勒激光雷達,獲取橋位區域的風速、風向、風攻角等海量風場數據,以洞悉風的流動模式,進而開展風洞實驗找到最優的大橋結構形式和抗風措施。

  大橋建設期間,多普勒激光雷達測風系統24小時值守捕捉風的“脈搏”,如同為大橋安裝全天候“天氣眼”,為施工人員築起一道安全屏障。如遇強風襲擊,系統能夠提前預警,指導施工人員採取避險措施,有效避免安全事故的發生。

  為了讓大橋結構更能抗風,施工團隊設計的流線型鋼桁梁具有獨特的水滴形截面,能顯著降低風荷載。在此基礎上,橋樑上下弦增設的穩定板,如同為大橋裝上了一對“平衡翼”,可抑制絕大多數橫向風振。“它不能改變風,但能改變風作用的方向。”貴州交通投資集團有限公司副總經理、總工程師韓洪舉説。

  貴州省交通運輸廳黨委書記、廳長張胤&&,花江峽谷大橋的建成,標誌着我國在複雜艱險的喀斯特峽谷地帶橋梁建造技術穩居世界領先水平,彰顯中國建造的卓越實力。

【糾錯】 【責任編輯:周遠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