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金1銀39優勝 拼搏成就佳績
——貴州代表團在第三屆全國技能大賽上收穫滿滿
9月19日至23日,第三屆全國技能大賽在河南鄭州舉行。貴州代表團派出116名選手,全力征戰全部106個競賽項目。經過激烈角逐,貴州代表團實現歷史性突破——首次在全國技能大賽上摘得金牌,榮獲1金1銀39個優勝獎。同時,11名選手10個項目入選第48屆世界技能大賽中國集訓隊,2名選手分別獲得“西部技能之星”和“最佳選手”稱號,貴州代表團獲得“突出貢獻獎”。
“在傢具製作項目,獲得冠軍的選手是——來自貴州代表團的黃文良!”9月23日,第三屆全國技能大賽閉幕式頒獎典禮現場,隨着主持人的話音落下,賽場掌聲雷動。在第三屆全國技能大賽上,貴州代表團實現歷史性突破——首次在全國技能大賽上摘得金牌。
黃文良來自貴州交通技師學院,為了這枚金牌,他付出了巨大努力。自國賽樣題公布以來,他便開啟了“宿舍—食堂—實訓基地”三點一線的生活,每天從清晨8點訓練至晚上10點,日復一日地打磨技藝,在兩個多月的高強度訓練中,他按國賽樣題要求製作的餐邊櫃就完成了20套,最終憑藉紮實的技藝和穩定的發揮,以明顯的優勢成功奪得金牌。
同樣表現出色的,還有貴州機電職業技術學院的葉萬文。他在製冷與空調項目中獲得銀牌。從省賽結束到國賽,他足足備賽3個月。在國賽的3天比賽中,他沉着冷靜,克服了時間緊、賽題難度大等困難,最終斬獲銀牌,同時還榮獲“西部技能之星”。
此外,39個優勝獎獲得者們在比賽中沉着冷靜、努力拼搏,展示了貴州技能風采。
大賽同期舉辦的技能展示交流活動,在貴州館內,“多彩非遺・技藝煥新”展區是整場展覽的“人氣高地”,一場穿梭於“傳統與現代”“自然與科技”“匠心與創新”的精彩旅程在此演繹。
苗族銀飾展&前,精美的銀飾在燈光下熠熠生輝,4天的參展中,苗族銀飾展&&均銷售50單左右,成交額總計近7萬元。
蠟染展區同樣熱鬧非凡,非遺代表性傳承人楊婷婷手持蠟刀,蘸取蠟液在白布上流暢作畫,線條靈動,圖案鮮活,不少觀展人員在她的指導下體驗點蠟技藝。
在刺繡展&,省賽刺繡項目冠軍、苗繡非遺代表性傳承人顧偉偉,出發前一週趕制的刺繡産品很快就銷售一空。“你穿在身上的衣服賣不?”“不賣”。觀展人員見沒有産品了,便看中了顧偉偉自製的少數民族特色的外衣。
“山海協作・黔貨出山”展區內,工作人員熱情地為觀眾沖泡刺梨紅茶等飲品。茶香與果香交織,深受觀眾喜愛。
貴州“村超”文創展&將足球運動與民族文化巧妙融合,讓觀眾既能感受“村超”熱情,又能觸摸貴州民族文化。
此外,在全國技能大賽“絕技絕活”展演區,省級非遺水城農民畫第二代傳承人徐源展示了一幅22米長的水城農民畫,讓觀眾近距離感受“田間地頭的美學”如何走進生活。
“貴州此次全員參與106個競賽項目,是對近年來全省職業能力建設成果的一次集中展示,將進一步激發勞動者特別是青年人對技能學習的熱情,引導更多人走上‘技能就業、技能成才’之路,為貴州技能人才發展注入新動能。”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相關負責人道出此次參賽的意義。
近年來,我省紮實推進“技能貴州”行動,深入實施“六六就業穩崗計劃”,堅持就業優先導向,着力破解結構性就業矛盾。深入實施“貴州技工”“黔菜師傅”“黔靈家政”“黔旅工匠”培訓工程,推行“以崗定訓”制度,開展針對性培訓,今年以來,已培訓22.5萬人次。
在技工教育上,圍繞産業科學布局院校,大力實施“工學一體化”改革,廣泛開展“校校(企)合作”,開設共育班和訂單班,培育了大量技能人才。
在技能人才評價制度改革方面,貴州在全國率先開展職業院校學生學歷證書+技能等級證書“雙證書”行動,推動企業特級技師評聘、暢通技師評聘通道,落實“新八級工”制度,推進企業人力資源管理師等115個職業(工種)題庫開發,助推高技能人才倍增計劃,取得技能等級證書學生62.34萬名。
大賽見證突破,拼搏成就夢想。第三屆全國技能大賽已落下帷幕,但貴州技能人才的培養和發展之路仍在繼續。(記者 黃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