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電裝備製造風頭正勁-新華網
新華網 > 貴州 > 正文
2025 09/20 10:35:40
來源:貴州日報

風電裝備製造風頭正勁

字體:

年産值超150億元,産品賣到南美東南亞

風電裝備製造風頭正勁

  風從山間來,送電到萬家。近年來,貴州緊抓新能源産業發展機遇,將風電裝備製造作為推動新型工業化的重要抓手,逐步構建起涵蓋風電葉片、塔筒、發電機等關鍵部件的全産業鏈體系,實現從傳統能源向綠色能源裝備製造的産業升級。目前,我省風電裝備製造産業年産值超150億元,形成了以貴陽、遵義、畢節、六盤水為核心的産業集群,産品不僅滿足本省及西南地區需求,更遠銷東南亞、南美等國際市場,成為貴州工業高質量發展的又一個重要增長極。

  裝機規模持續擴大

  近日,記者來到銅仁市松桃自治縣盤石鎮,延綿起伏的山脊上,幾十台風力發電機迎風轉動,為靜謐群山增添了一道亮麗的風景。隨着這些“大風車”葉片的轉動,狂野的山風被源源不斷地轉化成綠色電能。

  “盤石風電場項目投資4.6億元,並網裝機容量4.95萬千瓦。”松桃龍源新能源有限公司松桃區域開發建設總監閆向雨説,公司還在松桃長坪鄉投資了7億余元,建設總裝機容量10萬千瓦的風電場。

  據測算,銅仁市蘊含700萬千瓦風電可開發潛力資源,目前已建成投運風電項目9個,合計裝機70萬千瓦,年發電量約15億千瓦時,初步建立起清潔低碳、安全高效的現代能源體系。

  位於畢節市威寧自治縣爐山鎮境內的華能烏江源風電場年發電量約6.5億千瓦時,可供約20萬戶家庭使用。

  “十四五”期間,貴州累計新增風電裝機344萬千瓦,相比2020年底增長62.5%,目前在建風電項目裝機852萬千瓦,預計2025年底累計超1000萬千瓦,綠電佔比達到30%。

  構建全鏈條生態圈

  在威寧經開區風電産業園的貴州保龍設備製造有限公司生産車間,焊接聲、電鋸聲連綿不絕,各個生産區的工人有序忙碌。

  作為新能源裝備製造新秀,保龍設備是西南地區重要的專業從事風力發電塔筒的製造商,自2013年入駐該園區以來,已實現銷售收入近20億元,産品覆蓋貴州及周邊地區。

  威寧經開區積極推動風電裝備智能製造基地、儲能電池生産線等項目建設,助力風電等新能源産業鏈向高端化、智能化延伸。

  從風機裝機發電,到風機葉片、塔筒等自主生産,貴州風電裝備製造産業布局精準落子,正構建全鏈條生態圈。

  今年4月,上海電氣與龍裏縣簽訂框架合作協議,規劃布局打造上海電氣風電“一總部一基地三中心”,建設上游材料、核心部件、風電整機到運維服務的新能源全産業鏈。

  預計到2026年,龍裏産業園風電年産值預計達30億元,2030年,爭取帶動上下游企業年産值突破100億元,形成涵蓋研發設計、生産製造、安裝調試、運維服務的完整風電裝備全産業鏈,助力貴州成為國內重要的風電裝備製造基地之一。

  優化産業布局強鏈

  結合風電産業發展實際,2023年開始,貴州積極引進東方電氣、明陽智能等國內先進風機主機製造企業在黔落地建廠。2024年初,首個風機主機廠投産,貴州實現了風機主機裝備製造零的突破。截至目前,已建成東方電氣修文等4個主機廠,年産能600萬千瓦。

  在葉片製造領域,位於黔南州龍裏縣的貴州珂立複合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在上海電氣這個“鏈主”企業的帶動下,在龍裏實施全省首個百米級葉片生産線項目,今年又上了兩條108米級的葉片生産線,目前是國內最先進的碳板葉片。

  在塔筒製造方面,建成保龍威寧等5個塔筒廠,年産能750&/套。

  在産業鏈配套環節,通過引進龍頭企業、培育本土企業、延鏈補鏈強鏈,已基本建成涵蓋風電整機、葉片、塔筒等關鍵部件的全産業鏈體系。

  省能源局相關負責人&&,將立足現有投資建設項目和産業基礎,優化産業布局強鏈,大力培育龍頭鏈主企業,積極引進關鍵零部件生産企業,強化産業配套補鏈,引導風電裝備製造企業與風力發電企業深化合作,積極開拓市場延鏈。(記者 張秀雲)

【糾錯】 【責任編輯:周遠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