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西南州興義市洛萬鄉一心村是貴州最南端的行政村。長期以來,該村發展狀況和風土人情不為外人所知。記者探訪發現,貴州“南極村”美麗而溫暖,既是野外垂釣和亞熱帶水果的天堂,也有一派旖旎的南國風光,還有令人心旌搖蕩的故事。
一心村和興義喀斯特地貌迥然不同,以棕黃色的土山為主,漫山遍野都是人工營造的松樹、杉樹和桉樹。山勢柔緩,水波不興,儼然一派兩廣地區的南國風情。未羅蘭碼頭的落日非常美,霞光映照着滇黔桂交界區的山水,分外壯麗。
一心村觸目皆綠。村黨支部書記付興秀説,一心村230戶1117人,布依族比例達98%。全村32.3平方公里,除了10%的耕地外,75%是經濟林,15%是經果林。全村除了耕地外都被森林覆蓋,綠浪翻滾,連萬峰湖水面也被染綠。
綠色是外在之美,紅色是內在之美。一心村名字源於一段紅色歷史。新中國成立後,首任倉更區區長李貴吉為了感念當年打遊擊時村民們團結一心作出的貢獻,提議將支持遊擊隊的幾個村民組組建為一心村。
“未”是布依語中的前綴,羅蘭是一個女孩的名字。民國時期的一天晚上,有逃往廣西方向的軍隊經過這裡,十六七歲的羅蘭向村民大喊發出警報不幸被槍殺。人們把她殉難的地方叫未羅蘭。
當地民風淳樸。洛萬鄉組織委員徐楠透露,一位上海老闆來村裏野釣,70萬元工資款放在車上,車窗也沒關,第二天想起來暗暗叫苦。但是,這筆錢分文未少。上海老闆十分感動,在當地做了一筆投資,長期在這釣魚為樂。
一心村盛産西南人為之垂涎的雞樅菌,每年雞樅菌收入達百萬元。每年都有人發現1斤以上的巨型雞樅菌,甚至發現過4.5斤的“雞樅菌王”。洛萬鄉農特産品經營部史興香主要加工油雞樅,她估計,全鄉雞樅菌年産量不少於3萬斤,交易額達300萬元以上。
萬峰湖取締網箱養魚後,村民走上産業轉型道路。全村有2300余畝芒果,板栗也有2000多畝,此外還有砂糖橘和蜂糖李等水果。王國友350畝砂糖橘年産量約80萬斤,凈利潤比養魚時翻兩番。岑家海將自家房子改建成釣友服務中心,一年凈利潤十幾萬元。
更大的夢想在於,如何將農業資源和旅游結合起來。付興秀&&,村裏一直都有發展旅游的想法,想在農旅融合方面做文章,沿湖發展,帶動農産品外銷。
釣友服務中心是重點發展的服務業。去年平均每個月有釣友300人,推算下來,幾個釣友服務中心毛收入五六百萬元。徐楠&&,鄉政府正在規劃5個沿湖村每個村一個釣魚場。
8月28日傍晚,未羅蘭釣友服務中心老闆敖玉清在操作無人機拍攝落日。他説,乍見一心村就被它的魅力吸引住了,於是在這裡投資,“每個中國人都應該知道一心村”。(記者 肖郎平 唐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