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8日,六盤水市水城區鋁及鋁加工産業園內,六盤水雙元鋁業有限責任公司生産區域的專用通道上,抬包車馱載着960℃的液態鋁水往返奔忙,如同接力賽跑般直接輸送到其他企業的加工車間。在這裡,鋁水還未冷卻,就已進入下一道生産環節。
左右鄰就是上下游,園區內部就能形成産業鏈。這種“液態直供”模式,催生出獨特的“隔墻效應”,實現鏈主企業與下游企業雙贏的“原料零庫存”。
作為水城經開區鋁産業鏈“鏈主”,雙元鋁業將55家企業串珠成鏈,實現電解鋁100%就地轉化增值。“過去需將鋁水鑄成鋁錠運往廣東,二次熔煉後才能加工,如今就地轉化精深加工,既穩定供應鏈又提升價值鏈。”雙元鋁業董事長趙慶林介紹。
資源集聚效應持續釋放。當前,水城區發揮資源優勢,以電解鋁為基礎,延伸發展棒材、板材、線材及鋁加工關聯産業,並引進20家廣東企業落地發展。
做鋁板代加工的貴州瑩月帆科技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何顯平算了一筆經濟賬:使用液態鋁水直供生産,較廣東鋁錠二次加工每噸節省成本超300元,企業年節約成本達7500萬元。2024年營收28.8億元,預計後年突破50億元。
時空距離的壓縮催生競爭優勢。貴州銘恒新材料有限公司主要生産鋁鎂合金的拉桿箱。“選擇落戶水城,正是看中本地豐富的資源能充分滿足生産需求,今年産值預計達8000萬元。”公司常務副總吳平坦言,這種“産業共生體”模式,正轉化為企業的核心競爭力。
貴州的鋁土礦資源排在全國第三,而廣東作為國內最大的鋁加工市場之一,借助鋁産業這一載體,粵黔協作力度持續加大,促成雙方持續共贏。
“廣東鋁及鋁加工産業的規模大,技術也比較先進,配套非常齊全,最關鍵的就是市場非常廣闊,而我們本地有豐富的能源和資源優勢,兩地進行合作以後發揮出産品的最大效益。”水城經開區經濟發展局局長李寶強&&。
上下游企業“做鄰居”,一滴鋁水成就超百億元年産值。2024年,水城區鋁集群實現工業産值130.32億元,同比增長8.37%;今年1至7月實現産值86.61億元,同比增長48.87%,展現出強勁發展勢頭。(記者 尚宇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