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與台灣,同處北緯25度,地形地貌和生物生態具有多重相似性,為兩地文旅合作以及青年交流提供了天然紐帶。9月16日至19日,2025年貴州·台灣經貿交流合作懇談會在貴陽舉辦,黔&兩地將再次展開一場地緣與人緣的雙向奔赴。
凝聚共識、推進融合、共促發展。自2013年啟動以來,“黔&會”已成功舉辦九屆。截至目前,“黔&會”已累計邀請台灣同胞超3000人次。本屆懇談會期間,文化旅游、文化創意,以及黔&&年交流將成為重要主議題。
中國國民黨副主席夏立言在出席2024年貴州·台灣經貿交流合作懇談會時&&,文化是兩岸人民情感的黏着劑,在傳統文化和現代科技之間摸索出一套共生、共處、共享的經濟生活方式,不僅能強化兩岸連接,還能凝聚彼此的認同。
黔&攜手,探索旅游産業融合發展新路徑。近日,美團旅行發布9月國內十大“錯峰游”目的地,貴州位列榜首。涼爽宜人的氣候與得天獨厚的生態資源,讓台灣成為貴州重要入境客源市場。
6月,黔&&年“村BA”籃球友誼賽在&江縣&盤村開賽,台灣彰化青年代表隊與貴州&盤1936籃球代表隊以球會友;9月,一支台灣旅行團抵達位於榕江的“村超”球場,觀看了巴西銀河聯隊對陣貴州開放大學的友誼賽;同月,10位台灣同胞走進凱里苗侗風情園貴州“村T”舞&,近距離感受民族文化的魅力。
貴州火爆出圈的“村字號”IP,吸引了大批台灣同胞組團來黔。擁有百萬粉絲的台灣自媒體博主“貓是安安”在觀看“村超”過程中,直言感受到了貴州帶來的驚喜:“現場比賽非常激烈,讓我感受到了當地濃厚的體育氛圍,希望整個活動能從貴州走向全國,甚至全世界。”
今年上半年,貴州境外游客量同比增長60.6%。貴州正持續“圈粉”台灣游客。本屆“黔&會”上,黔&文化旅游産業融合發展對接會將再次成為促進兩地文化旅游交流合作的重要平台,為兩地文旅産業發展拓展無限商機。
黔&攜手,探索文創産業融合發展新方式。高山流水遇知音,近年來,黔&兩地在文創産業合作上奏響了一曲曲動聽旋律、描繪出一幅幅動人畫卷。
在畢節,一對“兩岸夫妻”譜寫出“琴瑟和鳴”的幸福樂章。2020年,出生於台灣高雄的蔡芳咏跟隨丈夫彭士泳腳步,定居在了貴州畢節,並把父母經營的古箏廠搬遷到了那裏。
如今,古箏廠生意十分紅火,樂器已遠銷國外近60個國家。“畢節的漆器非常有特色,下一步我們計劃將漆器的工藝融入古箏製作當中。”蔡芳咏希望,能幫助當地傳承和發揚傳統文化,將貴州多彩且獨特的文化介紹給更多海內外同胞。
9月11日,“兩岸一家親 黔&丹青繪風采”主題書畫展在貴陽開幕,113幅黔&兩地藝術家的書畫作品集中亮相,共同勾勒出兩岸“同宗、同源、同文、同種”的文化血脈。近年來,貴州打造的“黔&緣·文化橋”交流品牌,增進了兩岸同胞的文化認同,推動了黔&兩地文化交流常態化。
地緣相近,文化相通。作為本屆“黔&會”的六大産業對接會之一,黔&文化創意産業融合發展對接會將聚焦非物質文化遺産、生態旅游等領域,共邀台灣同胞,共享貴州文化創意産業發展紅利。
黔&攜手,開創兩地青年交流合作新未來。青年是國家的希望、民族的未來。本屆“黔&會”青年活動數量為歷屆最多。其間,貴州將舉辦一系列以數字經濟、科技創新與文化交流為主線的交流活動,向台灣青年展現貴州發展的潛力和活力。
今年8月,“中國式現代化黔南實踐——台灣青年黔南行”參訪團,以“生態觀光+文化探尋+産業交流”為脈絡,開啟為期七天的深度考察之旅,從水族馬尾繡到陽明文化,從貴州大數據産業到“中國天眼”,台灣青年深切感受到了自然與科學的魅力。
台灣貴州經貿文化交流協會副理事長莊鑫葆説:“在貴州,大家環境保護意識很好,人文水平也很高,大陸現在大數據發展好,期待推動兩岸旅游與科技合作。”
“貴州在天文、大數據、橋梁建設等領域的成就世界矚目。”一年前,“山海智——黔&&年師生聯誼會”在貴陽啟動,彼時東吳大學物理系名譽教授劉源俊便如此稱讚道。這支由台灣30余名師生組成的參訪團與貴州高校的60余名師生代表齊聚貴陽,上演了一場跨越海峽的科技與人文交融的青春盛會。
為兩地業界精英搭建思想碰撞的舞&,促進兩岸青年在情感共鳴中增進認同。本屆“黔&會”期間,來自台灣的近40位青年企業家將與貴州青年企業家一道,實地走訪10余家貴州代表企業及機構,為未來合作開闢新空間、注入新動能。
地緣上相近,人緣上相親。
“未來,貴州將繼續以‘兩岸一家親’理念,探索更多領域的融合發展路徑。”省&&相關負責人&&,通過文旅合作和青年交流,黔&兩地將把合作轉化為“地緣+人緣”的雙重紐帶,為兩岸融合發展提供生動範例。(記者 賴盈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