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大壓小” 磷煤共舞
——“工業大縣”調研行之畢節市織金縣
總投資730億元的畢節磷煤化工一體化項目建設現場,500多&工程車輛和建築設備不停施工,每天有1000余名工人在此揮灑下辛勤的汗水。
這個貴州史上投資規模最大的産業項目,於7月18日完成第一根基樁打樁後,繼續開足馬力,以日挖25萬方的速度進行場地平整。
織金素有“磷海煤都”美譽,以富礦為家底,該縣圍繞現代能源和現代化工兩大主導産業,磷煤共舞促進産業耦合發展,着力打造集“磷煤電化一體化”發展的循環經濟現代工業體系。
國家電投貴州金元織金“上大壓小”異地改建(2×660兆瓦)項目(以下簡稱“上大壓小”項目)頻傳捷報,1號、2號火電機組分別於8月5日、8月26日順利通過168小時滿負荷試運行,標誌着這一搭載世界首&660兆瓦超超臨界“W”火焰鍋爐的機組圓滿轉入商業運行。
貴州織金平遠清潔能源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織金清潔能源公司)副總經理夏峰介紹,“上大壓小”項目總投資52.62億元,隨着火電項目投運,配套新能源項目預計年底開工,總項目計劃2028年前全部建成投産。
“上大壓小”,簡而言之,就是上馬大型高效節能項目,壓縮淘汰小型落後産能,發電機組從小裝機量向大裝機量轉變,從低能效向高能效轉變,從單一到智能轉變,更環保更節能更高效更智慧——過去350克煤能發1度電,如今“上大壓小”,285克煤就可發1度電。
“織金縣是貴州省‘西電東送’電源點之一,事實證明我們‘風光火儲一體化’這條路走對了。”夏峰介紹,作為貴州省第一批集“風光火儲一體化”和“源網荷儲一體化”的高效清潔能源項目,公司通過引入新技術、新工藝,着力打造“西南領先、貴州一流”的高效清潔智慧電廠。
“自實現雙投以來,兩台機組運行高效穩定,已累計發電超7.7億千瓦時。預計將實現年發電量60億千瓦時,年減排二氧化碳30萬噸,年産值達22億元。”夏峰説。
在設計儲量為7.8萬噸的智能化幹煤棚,織金清潔能源公司燃料管理部副主任晏興彬忙得腳不沾地,每天都要提前做好調度,確保煤炭供應穩定。
廠區內,一排排嶄新的電動重卡格外引人注目。晏興彬告訴記者,“上大壓小”項目是全省唯一一家電動重卡全覆蓋的電廠。每天500輛電動重卡來回穿梭,可實現日運煤炭13000噸,光運輸成本每車每天可節約300至500元,而廠區配備的23個充電樁、3個換電站將最大限度滿足電動重卡的充電需求。
在節能減排方面,“上大壓小”項目採用織金當地的煤層氣(天然氣)點火+低負荷助燃技術,採用大氣槍點火方式,取消燃油系統,實現無油電廠,這相對於燃油可節約三分之二的成本。而“多水合一”專利技術,將水工供排水設施與化學專業建(構)築物集中設置水務管理中心,既節約佔地和工程投資,又解決電廠水務系統運行管理不靈活、實際運行水耗高等問題。
“我們還採用低氮燃燒技術+SCR+電除塵器+脫硫除塵一體化裝置,對煙塵、SO_2、NOx、汞及其化合物等多污染物進行協同處理,實現超低排放。”夏峰説。
就地可取的豐富煤礦資源,成為“上大壓小”項目落戶織金的關鍵因素。
在貴州文家壩礦業有限公司(下稱文家壩礦業)調度室,數字大屏上實時顯示着産線上的每個細節。作為“上大壓小”項目的原料供應方之一,這家織金規模最大煤礦,始終以“富礦精開”為引領,正緊抓二期項目建設,計劃到2026年實現年産能420萬噸,2030年達600萬噸;新增洗煤廠規劃規模將達到500萬噸/年。
“在保證電煤供應穩定的前提下,我們還將提高産品附加值,從煤質管控、降本增效方面着手,圍繞流程智能管控、應急智能調度等開展智能化建設,通風、壓風等多個子系統已實現遠程集控,多項智能系統和場景預警規則持續優化完善。”文家壩礦業辦公室主任曾祥舉説。
為實現磷煤共舞耦合發展,織金縣“一圖三清單”作出了明確指引。
上游豐富的磷煤礦為産業發展提供充足原料保障。
中游則通過引進先進技術和企業,圍繞磷礦採選、煤炭清潔利用,發展煤化工生産合成氨、甲醇、雙氧水等産品,這些産品可直接作為磷化工生産原料。
下游則聚焦新能源、新材料領域,生産磷酸鐵、磷酸鐵鋰、聚乙醇酸等産品,應用於新能源汽車、電子信息、生物醫藥等領域。
“發揮龍頭企業引領帶動作用,吸引上下游關聯企業集聚,截至今年7月已簽約項目11個,簽約總投資約24.94億元。”織金經濟開發區黨工委副書記、管委會主任付正祥説,圍繞“新能源儲能材料、超纖尼龍新材料及PGA新型功能材料”三大戰略賽道,織金正推動産業鏈垂直整合與協同發展,形成上中下游緊密關聯的産業集群。(記者 李雪雪)

